史留杰走村串戶,席地而坐,了解村民情況。
“三十來歲的年輕人沒啥經驗,來這能干啥,村里人都覺著他是來混日子,不愿理他。可是,時間能說明一切問題,留杰書記很快進入角色,每天下去走訪串戶,恨不能一個人分成幾個用。”原河南省新蔡縣張寨村老支書張守輝提起史留杰,贊不絕口。
20包養04年12月,史留杰從部隊轉業被安置到駐馬店市人防辦工作。從2006年3月起,史留杰先后在平輿縣、新蔡縣、確山縣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包養在他14年的地方工作經歷中,有8年是在農村扶貧一線度過的。
用足韌勁 包養實事辦在群眾心坎上
“我們這一代人能夠趕上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包養役,既深感自豪和榮耀,又有一種強包養網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八年扶貧,輾轉多地,在這種使命感,責任感的驅使下,史留杰用足韌勁,為群眾辦的實事好事多到數不清。
在新蔡縣龍口鎮張寨村任第一書記期間,史留杰積極協調各方資金為包養網該村修建道路8公里,基本達到了戶戶通;為全村安裝自來水,安全飲水用戶達到85%以上;成立農民排灌協會,機井灌溉達到80%以上;修繕村小學校舍、建文化廣場和留守老人管理服務站、安裝路燈及安防設備,使辦學條件和基礎設施得到很大包養改觀;流轉土地200畝,投入資包養網金500萬元引進反包養季節蔬菜種植技術,與村支書帶頭修建大棚23處,現已成為該村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在確山縣瓦崗鎮邢店村任第一書記期間,為解決村民飲水安全,協調資金對全村19個村民組安裝了自來水;包養網為解決群眾出行難,硬化村內道路9.4公里;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建成了一千平的文化廣場;為實施綠化、亮化、美包養網化工程,改善人居環境,種植綠化樹120棵,安裝太陽能路燈61盞,粉刷墻體1.2萬平方米;為實施貧困戶到戶增收工程,建大棚34處,建500千瓦光伏發電站1處……
用足親勁 和群眾打成一片
吃罷飯,史留杰剛包養進包養網村,街上幾位群眾看到他,放下手里的活兒,便熱情地迎了過來,那舉動樸實又家常。
“幫扶工作不能虛,必須用對家人一樣的親勁,從辦實事入手,才包養網能讓群眾得實惠。”史留杰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駐村工作中,史留杰沉下身子、脫下工裝、換上農服,樸樸素素地走向群眾,把群眾當做自己的親人,和群眾打成一片。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冷暖最讓他牽腸掛肚。
村里小學六年級學生張啟浩,因父母雙亡,與70多歲的老奶奶相依為命。史留杰多次到孩子家中,主動與張啟浩結成幫扶對子,給孩子送去書包、文具,并協調愛心人士每年資助張啟包養浩2000元錢,讓孩子在關愛中成長。
村民張妮頭,接連幾年禍不單行,眼淚都快哭干了。兩年間包養,媳婦、兒子相繼因病去世。2012年2月,老伴又撒手人寰。3個孫女、孫子需要撫養,給兒媳、兒子看病又欠下一堆外債……就在張妮頭無助、絕望時,史留杰帶著米面油、書包文具等來到了她家包養網。他拉著老人的手安慰道:“大娘,從今兒起,有什么困難,盡管給我說。”他把老人家作為自己的幫扶對象,還協調愛心人士包養每年為老人家資助6000元錢。
村里殘疾人張包養軍民自幼患小兒麻痹癥,雙腿不能走路。史留杰看望他時,得知他的殘疾車年久失修,不能再用,就為他新買了一輛包養網電動三輪車,還幫張軍民開了個愛心“代銷點”,讓他能自食其力,自強生活包養。
……
史留杰成了百姓包養網的貼心人,可面對自己家人,這位面色蠟黃的漢子卻是滿眼愧疚。
2012年包養春季,史留杰愛人腳部韌帶拉傷需要靜養,上小學的兒子又需要接送,因當時村里正在做包養網“一事一議”項目,他只好讓妹妹幫一把;2016年包養網,他愛人做了場手術,孩子放假在家沒人看管,他就把孩子包養帶到村里。白天,他和村干部進村入戶,孩子在村里寫作業,晚上匯總資料,包養網孩子陪伴到深夜。
每當大家稱包養贊他“一人扶貧包養網,全家上陣”時,他心里對家人虧欠的酸楚就涌上來。“但是,如果組織需要,我還是會繼續為脫貧攻堅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史留杰這話說得擲地有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