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包養新房真高興”。 本報記者劉心楊攝
換炕席、掃屋子、貼春聯、掛福字,張羅備年貨包養網……記者走進綏棱縣,感受著貧困家庭住上新房的新年新味。他包養網們說,這個大年在新房里過,格外暖和。
在綏棱縣綏中鄉海林村,記者第二次走進李海龍家,進的是2018年5月李家蓋起的新房。院落整齊,一包養塊“文明脫貧戶”的標牌很惹眼。
“家里一位老人,兩個孩子,大女兒上大學了,兒子讀初中,我和媳婦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依靠政策,蓋了新房,自己沒添多少錢,一家五口就住上包養網了這么寬敞的大房子,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日子越來越好了。”李海龍說,“安裝了燒炕鍋爐,一天燒一回就覺得非常暖和包養。”記者注意到,李海龍用心給兒子準備了一個折疊的學習桌。“一直包養想給孩子一個獨立的學習課桌,我在網上學做的,兒子可喜歡了。”李海龍憧憬著自家人的新年新景。
從李海龍家出來,記者在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曲民的帶領下,走進了貧包養網困戶孫安君的家。“這家兩位老人,兩個孩子,家庭負擔挺重。”這包養網是曲民經常走訪的一戶人家。孫安君告訴記者,他家房子被鑒定為C級,受益于扶貧政策,他將老房子進包養行了維修。“房蓋是新換的,窗戶、門、棚頂包養都是新做的,整個房子還做了外保溫,里面刮了‘大白’,全家住著很舒心。”孫安君說,現在大女兒正在黑龍江林業衛生學校上學,包養這還得感謝曲書記。當時孩子輟學在家,曲書記說讓孩子去考衛校吧,對貧困家庭學生免學費,出來還好找工作。孩子去了一學期了,學得挺好。
綏中鄉鄉長高包養網永利對記者說,2017年,鄉里改造房屋的力度大,當年共計改造388戶,其中貧困戶達到199戶。2018年,綏中鄉危房改造261戶,兩年合計改造600余戶,危房已經全包養網部消滅,全鄉范圍內的住房保障問題得到解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包養讓貧困人群住上暖屋子,這個鄉采取幫扶責任人為貧困戶先行擔保、施工方墊資的方式,村民不用先掏錢就可以入住,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貧困戶資金難的問題包養網。在施工過程中,采取四級質量監督,確保住上真正高質量的暖屋子。
在克音河鄉向榮村幸福大院,63戶住房困難戶住在這里,村黨總支書記劉峰帶著記者走了幾戶。劉鳳包養山今年62歲,2015年住進幸福大院。“在外打工20多年,沒有房子,回村住進了幸福大院,炕包養席都是劉書記給買的,進戶的時候搭個爐子買個鍋就齊活了。”劉鳳山告訴包養網記者,他在原來的宅基包養網地自己種了黏玉米,收入3000多元,他本人在村里燒鍋爐、看屋子,賺了1.5萬元,家里的土地流轉給合作社,還在分紅大會上領了一筆錢,現在日子好了。
“我帶你去最困難的一戶,老包養網爺子叫趙志,今年73歲了,家里5口人最有勞動能力的就是他。”跟著劉峰的腳步,記者走進了趙家。趙志說,我家以前是土房,都快倒了,當初幸福大院剛蓋的時包養候,我還不想來呢。兒子患有股骨頭壞死,兒媳婦智力殘疾,有包養網個包養網孩子包養讀初三,我們老兩口年紀大了,家里缺乏勞動力。住進幸福大院后,一家老小最包養大的取暖問題解決了。“這屋包養網子多暖和,包養網我當上了護林員有收入,兒子依靠醫療扶貧政策今年做包養了包養換股骨頭手術,我在合作社還打點零工。”一系列可喜的變化,讓趙大爺一家喜上眉梢。
走出幸福大院,紅燈籠亮了,窗上貼的大紅福字預示著,年味有了,新春的腳步近了。 記者 董新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