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包養網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對開展消費扶貧的總體要求、主要舉措和保障措施進行了明確闡述,要求包括高校在內的各級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等要帶頭參與消費扶貧。可以說,消費扶貧將成為高校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方式。那么,高校應當如何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積極探索實踐,努力推動消費扶貧工包養網作?
一、為什么是高校
把握高校消費群體的特點,了解其優勢,是確定高校消費扶貧路徑、搞好消費扶貧工作的基礎。
總體而言,高校消費群體相對集中,且數量巨大,是根本優勢。據教育部發布的《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到201包養網7年,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631所,各類高等教育在校學生總規模達到377包養9萬人,普通高等學校教職工244.包養30萬人。許多規模較大的高校,師生員工總數就往往達到數萬人。一些城市的大學城,師生人數更多達10多萬甚至20多萬。可以說,從消費角度看,高校消費群體相對集中,且數量巨大,完全可以在消費扶貧中發揮重要作用。
歸納包養起來,高校消費群體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從思想觀念方面看,高校是人才薈萃之地,師生員工思想素質高,社會責任感強,對扶貧攻堅戰略的重要性認識比較到位,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比較高,消費扶貧的實施,包養網在高校有很好的思想認識基礎;從消費需求的多樣性看,高校是一個小社會,從師生員工消費層次多樣、消費品種豐富,與貧困地區的產品、勞務供給對接度相當高;從消費需求量看,高校作為消費群體相對集中之地,消費需求巨大,可以為消費扶貧提供廣闊的空間;從消費理念看,高校教職工收入相對較高,消費能力強,消費理念新,審美情趣高雅,為綠色、無污染的優質農副產品提供了出口,為鄉村的人文、歷史資源以及自然風光提供了變現的機會。
二、實施消費扶貧,高校怎包養么辦
目前,不少包養高包養網校在消費扶貧領域都進行了積極探索,探索出很多好思路,取得了不少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
第一,根據高校師生食堂需求量大包養網,而且較為穩定的特點,在高校食堂和定點扶貧單位之間建立長期穩定的農產品供銷包養網關系,在包養網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產品。
第二,建立溝通高校消費群體與貧困地區的渠道,在高校設立貧困地區農產品柜臺,因地制宜力促消費扶貧“特色化包養包養網”;利用互聯網等新媒體平臺,通過產品展示、集中推介等方式,讓高校消費群體了解貧困地區的產品,并為他們提供便利的、常態化、規范化的交易包養網平臺。
第三,高校的工勤、保衛崗位較多,勞務需求量較大,可建立勞務精準對接機制,從制度上保證高校優先從貧困地區聘用保衛、工勤人員,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
第四,針對高校消費群體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定向選擇貧困地區農產品,進而倒逼貧困地區農產品質量的提升乃至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助推脫貧攻堅。
第五,鄉村的田園風光、自然生態和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傳統農耕文化等資源對高校消費群體有強烈的吸引力,高校可以引導師生員工自發到貧困包養網地區旅游,工會也可以按照有關規定組織教職員工到貧困地區開展工會活動。
第六,發揮高校科技、人才、智力、文化優勢,當“消費扶貧智囊團”,幫助貧困地區群眾制定發展規劃,為他們出謀劃策,甚至直接進行農產品養殖技術、包養電商及銷售等培訓,指導貧困地區提高優質消費品的生包養產供應能力、拓寬銷售渠道,從而增包養網強貧困地區對接國家消費扶貧政策的能力。
三、高校消費扶貧,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作為新生事物,高校消費扶貧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為了包養保證取得實效、方向正確,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既要注意消費扶貧行為的道德屬性,又不能忽視其市場屬性。一方面,要大力宣傳消費包養網扶貧理念,使之深入人心,進一步激發高校師生員工的社會責任感,提高他們消費扶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高校師生成為消費扶貧的積極參與者、推動者。另一方面,要注意消費扶貧仍然是一種市場購買行為,不能把消費扶貧變成政策性攤派,忽包養視消費扶貧市場化的屬性。
要降低高校師生參與消費扶貧的“門檻”,提高高校師生的參與度。協同貧困地區搞好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貧困地區農產品流通包養服務網點,從而,使消費扶貧具有便利、快捷的特包養網點,融入高校師生的日常生活,成為一種消費習慣。包養
要注意消費扶貧與其他扶貧方式的結合與統一。消費扶貧是精準扶貧的新舉措,這一舉措與高校此前實施的人才扶貧、科技扶貧、教育扶貧、資金扶貧不是相互替代、相互排斥的,而是各有側重,相得益彰的,在實踐中應當相互結合、互相促進。
要注重消費扶貧的可持續發展。脫貧攻堅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高校消費扶貧也不是一時之策,不是一陣風,應當建立常態化、穩定的消費扶貧協作機制,長期的包養、規范化的合作平臺,使消費扶貧成為一種穩定的、可以長期運行的扶貧模式。
要從實際出發,包養網精準化、實效包養化。不同地域、規模的高校,基本情況各有不同,所具有的包養優勢、資源也千差萬別,因此在消費扶貧的實施過程中,應當按照突出特色、發揮優勢的原則,量身定制具體的方式,采取個性化的措施,使消費扶貧精準到位,取得實效。
(作者系湖南大學期刊社編審)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