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健康細胞”走向健康中國
走進廣元市東升村,可以看到一塊貼滿健康知識的鄉村健康包養文化墻。其中一條引人注意包養網:“包養求神拜佛不能治病”。這是針對貧困鄉村中較多見的現象進行的科普:“有時,遇到懂得一點醫學知識的巫婆神漢,給的藥方也能讓患者包養網某個癥狀有所減輕,群眾就越發認為菩薩顯靈……但錯治、誤治者屢見不鮮,甚至危及群眾的生命安全。”
袁明勝表示,包養網工作中通過對廣元市因病致包養貧貧困戶進行的調查分析發現,他們致病的原包養網因有很多,主要是健康意識淡薄,健康行為不佳,生活習慣較差,居住的環境和衛生條件很差,醫療衛生保障能包養網力比較弱,這些包養情況更容易讓人患病,因病致貧的情況就更容包養網易發生。
建設健康中國包養網離不開貧困戶健康素養的提高,除了廣元市,全國眾多貧困地區也在包養網建設“健康細胞”,并包養探索符合本地區的方法包養網。鄭州人民醫院派駐新鄭市觀音寺鎮前河劉村“第一書記”趙憲陽表示,在創建健康村、健康家庭的過程中,最難改包養變的就是村民的思想認識和行為習包養慣,很包養多村民常年沒有健康體檢的意識,常常是小病忍一忍,拖成大病才去醫院看。
為了改變這個包養現狀,前河劉包養村通過“大喇叭”增設了《說健康》等欄目,每周二、周四上午10點準時播出,每期半個小時,安排一名有醫學背景的駐村干部和村醫就村里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進行宣傳,并廣泛收集大醫院專家的健康科普音頻進行播放,目前已經播出200余期,眾多群眾從中受益。
與此同時,前河劉村評選出20戶健康家庭進行大力表彰,給他們發紀念品;在家門口懸掛獎牌;村里有什么好事,包養網同等條件下優先照顧健康家庭。這些做包養法帶動了全村創建健康家庭的積極性包養。
甘肅省臨包養夏回族自治州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張豐忠則在發布會上介紹了當地健康知包養網識進學校的情況。臨夏回族自治州屬于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共有中小學校905所,在校學生4包養3.包養網2萬人。2019年,臨夏回族自治州把健康科普知識宣傳作為衛生健康十項重點工作之一,重點在全州中小學全面開展健康科普知識進校園宣傳活包養網動。
截至目前,已在臨夏回族自治州662所中小學開展了健康巡講活動,占全州中小學總數的73.2%,受益學生32.3萬人,占全州中包養小學學生總數的75%。張豐忠表示,通過健康科普知識進校園活動,全州中小學校健康環境、無煙環境,學生合理飲食習慣等得到進一步改善包養網,學校應對學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常見病與多發病的能力不斷提升,學生健康素養水平不斷提包養網高,健康管理機制得到完善。
< 1 2 3 4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