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走進遼寧省本溪市桓仁縣向陽鄉和平村,楓林度假山莊映入眼簾,紅瓦白墻的滿族風情特色民宿、房車主題露營公園,應有盡有。村子四周,群山環繞,林海青翠。
“以前村子是貧困村,交通不便,走在村里,‘晴包養網包養網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包養。冬天,村民住的房子冷得水缸都結冰,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村黨支部書記劉佰紅感慨道包養。
自2013年起,和平村以“生態立村,旅游興村”為發展重心,依托村內國家4A級景區楓林谷等積極發展旅游產業、林果業、林下參種植和淡水養殖業,如今的和平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村,奔出一條向陽的小康之路。
楓林度假山莊的創辦者王廣超,是回村創業的大學生。28歲的他從以前給別人打工到如今自己當老板,腰桿硬了不少,聽到有人喊他“王總”時,心里還有點“小驕傲”。
從沈陽某高校汽車專業畢業時,了解到家鄉正在發展旅游業,王廣超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他先是在親戚家的飯店里花了一年時間學習餐飲業管理,回村后,在家人的支持下創辦了楓林度假山莊。
520平方米的山莊,整體策劃都包養網是他一手包養操辦,餐飲特色主打“溜達雞”、河魚、山野菜,連做菜都是他自己上手。雖然常常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包養網,但王廣超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山莊去年營業額達包養50多萬元。
回想創業之初,王廣超說了一個“難”字。剛開業不久時,有半個月一個客人都沒包養網有,山莊“零收入”。但他沒有沮喪,開始在網上發布山莊信息,發動朋友資源,提升服務品質。一傳十,十傳百,生意逐漸紅火起來,山莊知名度慢慢升溫。
王廣超認為,現在回村創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是看到家鄉發展得好,依托旅游景區,開發民宿收入比打工賺得多。“即使不創業也可以在景區上班,收入跟在外面差不多,離家近還可以照顧家里。”
交通便利是家鄉最直觀的改變。“以前從村里到縣城,走盤山路,需要兩個半小時。后來沿江邊修了路,去縣城需要包養一個半小時,現在包養網走高速只要半小時。”王廣超小時候家里窮得交學費都得借錢,“現包養網在家家手里都有點余錢,買汽車很普遍了”。
這個返鄉創業青年心目中的小康是,“有車有房,衣包養食無憂,老人有病看得起,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時看著餐廳坐滿了人,那種忙里忙外的感覺,讓他很滿足。“向陽鄉,向著太陽充滿希望奔小康,生活越來越有奔頭。”包養網包養他說。
和王廣包養超一樣,45歲的韓立東也選擇了返回和平村創業。他18歲外出打工,在工地搬磚,干零活,一個月收入4000元。后來,聽說家鄉發展越來越好,修上了柏油路,路燈也安上了,環境干凈了,來旅游的人多了,許多鄉親開農家院都賺了錢。
于是,2016年,韓立東決定回村,用打工攢下的積蓄蓋了200多平方米的房子,把空調、電視都按標間配齊,開始了民宿創業。
“家人幫忙為主,再雇幾個人,每年利潤能達到十多萬元,旺季時,13個房間都住滿。”他說。
“以前在村里一天賺100塊錢都費勁,現在外面打工的基本都回來了包養,開農家院或者在景區上班都是不錯的選擇。忙的時候都雇不到人。”韓立東說,以前打工時每天干11個小時,現在一天從包養中午忙到包養晚上6個小時,“包養不覺得累,收入也多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村包養網。
26歲的王德宇今年回村當起了“村官”。2016年大學畢業后,他在北京一家外貿公司從事物流專配工作。去年,他應聘成為和平村書記助理。
“以前和平村是翻山越嶺過大江,窮鄉僻壤出入難,包養網現在高速直達縣城。”盡管基層工作多,收入少,但是看到村里的面貌日新月異,他感到收獲滿滿。節假日,他可以幫父母經營民宿。包養閑暇時,可以登山、游泳、看書、寫作,他對村里的節奏很適應。讓他開心的是,自己很多童年小伙伴都回來了,一些同學包養在縣城買了房,離家近、照顧老人方便,“生活都不錯”。
隨著和平村的發展,村里貧困戶的生活也在發包養網生改變。
“我家以前住三間舊瓦房,每到包養冬天,母親和妹妹的包養網手腳都會被凍傷,夏天屋內潮濕悶熱。”村民陳洪遠的父親患有腦血栓,母親身體也不好,妹妹在上學,家里欠了不少外債,身體單薄的他外出打工只能干點輕省的活兒包養網。2014年,陳洪遠家被村里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為幫助陳洪遠家脫貧,村里給他們辦了低保,父親看病可以報銷部分醫藥費,妹妹上學費用得到減免。2015年,陳家蓋上了新房,冬暖夏涼,一家人的生活改善不少。如今,村里給陳洪遠安排了公益崗,每月收入1480元,不用出村,他在家能照顧父母。
“2016年村里幫我家流轉了5畝地,種大榛子,還請來果樹專家到地里給我們現場講課,比如大榛子施肥、修剪等管理技術,讓我對這個產業有了了解。今年我家的大榛子已經結出果實,我父親高興得合不攏嘴。”陳洪遠一家對小康生活充滿希望信心。
村黨支部書記包養網劉佰紅表示,如今,村民家家都有致富產業,戶戶都有增收項目。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專業技術包養網人才等能人創客返鄉創業,帶動鄉村旅游產品、模式、業態創新。全村從事鄉村旅游服務的農戶達到128戶,已有17戶通過省級星級農家樂評定。村民靠旅游業及輻射產業年增收200多萬元,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2.3萬元,蓬勃發展的鄉村旅游真正讓和平村村民鼓起了腰包,挺直了腰桿,有了奔向小康生活的底氣。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