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造人類減貧奇跡_中S包養網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在“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回望脫貧攻堅路,全世包養界見證了中國的一座又一座里程碑。

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960多萬貧困人口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截至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所有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至此,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如今,這個承諾也將如期實現。

2012年9月3日,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弄勇村弄頂屯的孩子們扛著生活用具去學校(右圖);2017年1月1包養1日,水泥公路已經從學校修通到家門口(左圖)。隨著脫貧攻堅工作不斷推進,原本“千重山,萬層嶺,不通水,不通電”的廣西大石山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攝影 黃孝邦/新華社

包養網

貧困,似一頑疾深深嵌入人類社會的肌體;擺脫貧困,成為人類世世代代念茲在茲的共同夢想;新中國的追夢人,腳步從未停歇,在包養擺脫貧困的路上,譜寫下改天換地的壯麗篇章……

“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中國的發展注定要走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2016年9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杭州出席2016年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

“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1988年的福建寧德還是一個“老少邊島貧”地區,這一年,習近平來到寧德任地委書記,在這里發出了“弱鳥先飛”的號召。

30余載的接續奮斗,寧德不負所望,實現了“先飛”—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2451.7億元,人均GDP達到84251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0年前的不足160元增加到17804元,提高超過100倍;7.2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面脫貧,453個貧困村和6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現“摘帽”。

這是新中國砥礪奮進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無數成功擺脫貧困樣本中的一個典型。經過70多年的發展,中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在減貧的規模與速度上都創造了人類減貧歷史上的奇跡。

這一成就,包養網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展史冊。

1996年3月,團結鄉安子村小學教師在復式班為學前班的7名孩子領讀漢語拼音課。在“希望工程”實施6年后,河北省順平縣有1830名失學孩子在“希望工程”幫助下重返校園。1989年10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向海內外宣布:實施“希望工程”,建立中國第一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基金,讓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孩子重返校園。1990年4月,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在安徽省金寨縣創辦。 攝影 查春明/新華社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消滅剝削、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作為始終不變的追求和使命。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以徹底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貧困問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目標,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國情提出了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一系列具體措施,不斷推進扶貧脫貧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1949年—1978年 小規模救濟式扶包養貧階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恢復生產、解決普遍貧困問題成為當務之急。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確立和鞏固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包養網度,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包養農村經濟恢復,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比解放前有了明顯改善,徹底改變了舊中國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

從1953年到197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9%。糧食產量大幅提高,從1949年到1976年,中國新增人口近4億,而同期人均糧食占有量從418斤提高到61包養網5斤,初步滿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這一時期的發展為中國有效消除貧困、持續改善民生奠包養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和制度基礎。

1992年,安徽鳳陽,鄉鎮辦起了科學技術培訓學校,集中教學后,分散回村實踐。1978年12月,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安徽鳳陽小崗村18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險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鮮紅手印,實施了農業“大包干”。“大包干”是中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形式,小崗村成為了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之一。家庭聯產包養承包責任制的實施,開啟了農村發展新時代。 攝影 包養陶東陽

1978年—1985年 體制改革推動扶貧階段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中國農村扶貧工作也進入到體制改革推動扶貧的階段。

這一階段實施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措施,包括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提高部分農產品的價格、扶持鄉鎮企業發展等,包養網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勞動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村包養網經濟的快速發展,減少了農村貧困人口的數量。

按照1978年的貧困線標準,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由1978年的2.5億人減少到1985年的1.25億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30.7%下降到14. 8%,年均減貧1786萬人。

1986年—2000年 大規模開發式扶貧階段

1986年6月,國務院成立了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制定了扶貧開發方針,確定了以縣為對象的瞄準機制,中國農村扶貧工作進入到大規模開發式扶包養網貧階段。

1986年確定了331個國家級貧困縣,1988年確定了370個國家級貧困縣。199包養4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明確目標、明確對象、明包養確措施和明確期限的扶貧開發行動綱領,要力爭用7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全國農村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將國家級貧困縣調整到592個,提出要用7年時間解決全國農村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包養題。2000年底,“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目標基本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農村貧困地區群眾溫飽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包養網

2020年5月15日,湘西十八洞村扶貧隊長麻輝煌(左)與返鄉大學生施林嬌(中)一起直播推銷當地土特產。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曾經山高路遠,交通閉塞,人均耕地面積少,是典型的苗族貧困村。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考察調研時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2014年以來,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包養網地”的十八洞村逐漸蛻變,從一個貧困的小山村,成為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旅游示范村、省級脫貧攻堅示范村,在2016年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上升到了14668元。 攝影 陳思汗/新華社

2001年—2013年 整村推進式扶貧階段

進入21世紀,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分布逐漸從國家級貧困縣區域向村級區域集中。基于這一現狀,2001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提出“盡快解決少數貧困人口溫飽問題,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鞏固溫飽成果,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加強貧包養網困鄉村包養網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逐步改變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的落后狀況,為達到小康水平創造條件”。國務院扶貧辦以貧困村為重點扶貧對象,在全國開展了整村推進扶貧工作,推動中國扶貧工作進入到整村推進式扶貧階段。

期間,中國確定了14. 8萬個貧困村,扶貧資金、扶貧政策以及扶貧項目直接向貧困村傾斜,改善了貧困村的生活條件,提高了貧困村的收入水平。2012年底,在現行標準下,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為9899萬人。

2013年至今 精準式扶貧階段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包養包養時提出“精準扶貧,在總結以往扶貧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中國農村扶貧工作進入到精準式扶貧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針對“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四大問題,提出了貫徹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的具體要求及實踐路徑。

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寧德市壽寧縣是福建省最偏遠的山區貧困縣,經過30多年的扶貧開發,壽寧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包養的壽寧縣城區破敗不堪(左上圖);2015年,縣城新區高樓林立,山青水秀,舊貌換新顏(下圖),壽寧縣曾經最貧困最偏遠的下黨鄉的也有了新面貌(右上圖)。曾被稱為“老、少、邊、島、貧”的福建省寧德市,20世紀8包養網0年代是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全區9個縣有6個被定為國家級貧困縣,120個鄉鎮有52個被列為省級貧困鄉鎮。全區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不足160元,徘徊在溫飽線上下的農村貧困戶超過77萬人,占當地包養農村總人口的三分之一。30多年來,寧德市扶貧開發事業著力在“科學扶貧”和“精準扶貧”上下功夫,扶持發展現代農業、山地農業、林下經濟等能夠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提高貧困戶的造血能力和收入水平。 新華社 供圖

新的歷史條件下,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村,成為發展最大的“約束”和最突出的“包養網短板”。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

從2013年到2019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投入超過5000億元,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在精準扶貧戰略的指導下,中國扶貧工作成效顯著,農村貧困人口由2013年的包養網82包養網49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縣從832個減少到2019年底的52個,再到2020年11月的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清零”,中國減貧史上創造出了最好的成績。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每發展前進一步,扶貧標準就提高一次,扶貧工作就推進一步,保持了經濟發展與減貧的同步推進,較好避免了兩極分化的擴大,有效防止了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對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減貧成就對世界減貧事業的貢獻率超過70%。從2012年到2019年年底,短短7年多時間里,中國的貧困人口減少9000多萬,貧困發生率由10. 2%降至0. 6%。在今年完成全面脫貧目標后,中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精準扶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