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看青海丨烏圖美仁鄉:養牛養出“牛”日子_中國S包養鄉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新華網西寧5月26日電(卡婭梅朵 譚麗)夏日清晨,嘎穆利忙著在自家牛棚里打掃棚圈、拉草喂牛。這個1993年出生、在上海讀了4年大學的蒙古族小伙兒,2015年回到家鄉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鄉,創業養牛。通過幾年摸索,嘎穆利已成為附近有名的“養牛專家”包養網,日子也過得“牛”起來。

“以前烏圖美仁鄉的牛羊價格非常低,養殖業發展受限,所以包養還在上學的時候,我就想著改變傳統的養殖方式,把我們鄉上的農牧產業做起來。”嘎穆利說。

近年來,隨著格爾木包養市鄉村振興戰包養略深入推進,農牧區發展十分迅速,創業機會也多了起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返鄉包養發展。“大城市的生活雖然豐富包養網多彩,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追求包養網,我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想做什么,心中也早有了奮斗目標,那就是我要回來發展家鄉。”說起當時的決定,嘎穆利記包養網憶猶新。

現代化包養的養牛棚整齊排列。新華網發

嘎穆利雖然從小生長在牧區,但并沒有掌握太多的養殖技術。創業初期,他一邊摸索牛的生活習性、包養生長特點,一邊參加培訓、不斷積累專業知識。幾包養網年下來,在他的精心飼養下,家里的牛從最初的100多頭發展到現在的5包養網00多頭。為擴大規模,2017年,嘎穆利又建設了1700平方包養網米的牛棚。四年的大學經歷,讓他具備普通養殖戶不具備的眼光和魄力,為解決飼草缺乏包養網問題,包養他引進了水培飼草,購買了攪包養網拌機,實行科學飼養。全新的機械化養殖方式不僅節省了人力和時間,還加快了牛的育包養肥速度,提高了養殖效益。

圖為嘎穆利引進的水培飼草。新華網發

養牛場規模大了,對管理也有了更高要求。為了解決注射疫苗問題,嘎穆利又引進了成本較低的注射欄。“養牛最辛苦就是防疫工作,傳統方式是滿院子追著牛跑,抓住一包養網頭注射一頭,費時費力。但自從引進了注射欄之后,打疫苗的工作就方便多了,以前給100多頭牛打疫苗要兩天時間,現在500多頭牛只需要兩個多小時。”嘎穆利的養牛棚內干凈整潔,幾百頭牛膘肥體壯。嘎穆利告訴記者,這些新技術的引進,不但節省了人工,降低了時間和成本,也提高了牛肉的品質。

養牛棚內干凈整潔。新華網發

從量變到質變,變化的是思考問題的角度和做事的方式方法。作為新時代的年輕牧民,嘎穆利緊跟社會發展包養網節奏,改變傳統養殖方式,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推動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品種持續優化,實現養殖包養業可持續發展。目前,嘎穆利的養牛事業已步入正軌,年收入達到了100余萬元。

包養網

工作人員正在給牛注射疫苗。新華網發

“目前,我開始在周邊的村做試點,通過跟村包養集體經濟合作帶動大家增收。下一步,我要帶領更多的人共同富裕。”嘎穆利說。

如今的烏圖美仁鄉,越來越多像嘎穆包養利一樣的大學生回到鄉村,發揮他包養們的聰明才智,用他們勤勞的雙手過上幸福的生活,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新希望、注入新活力。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一環,對于鄉村而言,農牧區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我們的‘能人’‘達人’和‘土包養秀才’。近年來,烏圖美仁鄉積極培育本土優秀人才,鼓包養網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同時,我們也不斷加強基層黨包養組織建設,選優配強黨組織帶頭人,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為包養網鄉村振興戰略高質量實施提包養網供堅包養強的組織保障。”烏圖美仁鄉副書記松錦濤說。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