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包養近年來,宜春市立足農業產業、農民需求和農村實際,采取構建包養培訓體系、創新培包養訓方式、做好跟蹤服務等措施,全力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加速打造鄉村振興“生力軍”。2023年,全市共培育高素質農民4075人,其中退役軍人、返鄉農包養網民工等45歲以下農民1868人,占比45包養網.8%。
圍繞“怎么培”
制定《宜春市高素質農民培訓細則》,從機構認定、學員遴選、師資建設、檔案管理、跟蹤服務等方面,全過程包養規范管理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宜春市探索構建了一套“硬件+軟件”的農民培訓體系。
該市將涉農高校、職業院校、農業科研單位、農技推廣機構、鄉村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及優質公益性培訓機構,納入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機構范疇。各地根據機構培訓能力、培訓意愿、培訓效果等包養網條件擇優遴選培訓機構,建立多元化培訓機構庫。目前,全市培訓機構庫有各類培訓機構34家。2023年,豐城市鄉村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首次參與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共開設培訓班11期,培訓農民500人,既滿足了協會企業工人培訓需求,又扶持了協會發展。
依托各級現代農業產業包養園、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宜春市打造高素質農包養民實訓基包養網地庫,目前已建立實訓基地177個。包養江西三爪侖綠色食品開包養網發有限責任公司是省級高素質農民實訓基地,2023年開展食用菌生包養產實訓400余人,促進了當地食用菌產業發展。
聚焦“怎么教”
根據農業生產季節,宜春包養網市農業農村部門合理設置培訓時長和課程,采取“集中培訓包養網+分段培訓”相結合、線上線下培訓相融合的方式,打造“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訓模式。該市積極建設實戰型農民教包養育教師隊伍,將具有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科研院校專家、農技推廣骨干、特聘農技員、“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優秀學員等納入師資隊伍。
據宜春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楊景平介紹,該市高素質農民培訓師資庫目前有各類教師543名,既有精通理論教學的專家包養網、教授,也有具有實踐技能、創業經驗的“田專家”“土教授”。高安市荷悅專業合作包養網社理事長、2022年全國包養“十佳農民”丁旦,既是當地培養的高素質農民,也是實戰型教師代表。
在高素質農民培訓中,宜春市堅持理論教學和實踐實訓并重,科學設置課程安排,增加實習實訓比重,將課堂教學搬到田間地頭,讓專家與農民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教學,不斷提升農民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2023年,該市開設農機具培訓班16期,培訓農機手806人。學員培訓后統一參加農機駕駛證考試,確保包養培訓的每名學員都是合格的農機手。
解決“怎么用”
圍繞“怎么用”,宜春市積極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后跟蹤服務,搭建學員與老師、學員之間常態化交流機制,要求各級培訓機包養網構每期培訓班建立班委會、班級微信群,邀請授課老師加入微信群,常態化開展農業技術指導。
2023年,宜春市科學院承擔了兩期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培訓學員100人。培訓結束后,該院為學員建立學習檔包養網案,成立“學友庫”,可隨時與院里專家溝通交流或邀請專家實地指導,讓專包養家老師成為農民的“知心人”。包養
與此同時,包養網宜春市將高素質農民與“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有效銜接,將有意愿、有能力的高素質農民納入年度學歷提升庫,實現農業實用技術和綜合素養雙向提升,2023年共推薦401名參訓農民報考江西農業大學“專升本”和大專。包養
為用好高素質農民學員,宜春市積極為他們提供金融貸款、農業項目、品牌創建、電商合作等方面政策扶持,不斷提升參訓學員創新創業能力,2包養網023年為參訓學員爭取項包養網目包養資金500余萬元,為其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服務,也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孫玉華包養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