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王儲幫助村里釘木樁。包養
在圖們江畔,吉林包養網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北興村因朝鮮族風情而馳名。村里幾名大學剛剛畢業的“00后”包養網正包養網忙碌著包養網自己的養蝦事業。這群“00后”是通過吉林省大學生志愿包養網服包養網務西部計劃“衛國戍邊”專項來到吉林邊境村落進行服務的志愿者。
2024年夏,剛剛畢業的王儲、耿飛飛、王佳玉等幾名志愿者進駐北興村。經過深入了解,他們發現,這個以民俗旅游為支柱的邊包養網境包養村落存在業態單一、留客能力不足等短板。
“要讓游客從‘路過’變‘駐留包養’,必須要牢牢抓住土地這個資源,打造包養網深度體驗項目。包養網包養網”王儲介紹。經過包養當地各部門的指導,他們歷時兩個月完成市場分析,最終形成“民俗旅游+生態養殖”的復合型創業方案。
在當地投資人宋躍的支持下,志愿者包養們盤活540平方米閑置庭院,包養建起標準化養蝦池、垂釣體驗區和農包養旅融合配套設施。面對陌生的養殖領域,這群非農專業大學生主動對接水產科研院所,包養系統學習蝦類養殖技術,建立水質監測臺賬包養。包養可養蝦并不容易,“跨包養網界”搞養殖的大學生志愿者包養們走了不少包養網彎路。包養今年春節,因大風天氣首輪養殖遭遇失敗。他們沒有氣餒,從中汲包養網取經驗教訓,連夜搶修設施,調整溫控方案,最終實現蝦苗成活率大幅提升,釣蝦場也逐漸成熟起包養網包養來。
五一小長假,幾個志愿者開始籌備試包養運營,開業當日包養網接待量突破300人次,單日營業額超萬元,這也給這些“00”后們建立了自信。
“鄉村振興需要接續奮斗,我們這代青年不僅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王儲說。
如今,在吉林東部山區,像這樣的“00”后志愿者年輕人還有很多,目前已有1151名青年志愿者扎根吉林省的172個邊境村,在智慧農業、電商直播、文旅融合等領包養域不斷實踐創新,他們善用技術,懷揣熱情,扎根鄉土,讓腳下的土地成為逐夢者干事創業的熱土。
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