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中國 創新驅動未來——寫在全國科創大會前夕_中國發展門一包養app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在追求幸福生包養app包養網活的道路上,科技進步是強大引領,創新發展是動力源泉

科技創新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地影響著包養網中國社會。

科技,幫包養助中國養活世界22%的人口——

“13億人吃飽穿暖”,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曾面對過的世界性難題。科技部部長萬鋼清晰記得,1969年他當生產隊長時,包養鄉間流傳的目標口號是畝產糧食600斤“過黃河”,800斤“跨長江”。

包養如今,海南三亞超級稻“超優千號”示范基地,80多歲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撫包養摸著“超優千號”飽滿的稻穗說:“這里畝產已經達到940多公斤。”

農業部數據顯示,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農業增長從拼資源、拼投入轉向拼科技、拼研發。

科技,解決現實難包養價格ptt題,為社會進步提供動力——

“扎針神器”——投影式紅外包養網單次血管顯包養像儀,識別血管位置和深度,輕松解決嬰幼兒、肥胖患者扎針找血管的難題;帶上一塊腕表,小孩、老人就能自動定位,不怕走失;大氣灰霾污染源解析,找到了制造霧霾的“源頭”……

藥學家屠呦呦站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中國人原創的青蒿素拯救了千百萬人的生命;賴遠明團隊成功解決青藏鐵路修建中包養站長“無法攻克的世界性凍土難題”,創造了“天路”奇跡;裴端卿團隊發現細胞在結構上“返老還童”的關鍵機制……

從實驗室到火熱的生活,從宏觀到微觀,一個個科學家及其團隊的努力和付出,讓一個個科學新發現逐步變成應用;一臺臺儀器或關鍵部件研制成功、一個個生產技術細節得以改進躍升,為現實生產生活帶來一點一滴的變化。

科技,改變人生命運包養金額軌跡;創新,讓機遇在創業中勃發——

成曉華,上市公司朗科科技創始人、U盤發明人之一,他和同伴創立的公司幾年間完成了年銷售額過億的飛躍。

如今,成曉華華麗轉身,成為“創客導師”。“從技術到產品再到做企業,我自己走過了一條創業路。技術包養網創新在哪里,我們就會引入風投資金,從十萬級到百萬級,甚至更大。我會告訴年輕的‘創客’,哪里有溝坎,指導他們包養如何避開風險,整合創客團隊,和他們一起成長。”成曉華說。

毛大慶,包養萬科集團前高級副總裁,放棄高薪和頂級職業經理人的“光環”,打造出一個孕育科技創新的創客服務平臺。

“科技創新大潮勢不可擋,包養網這是一次國家命運的拼搏。如果我能參與到這場拼搏里,獲得的包養網站成就感和幸福感,遠比掙錢重要得包養網多。”這就是毛大慶的人生選包養擇。

科技創新成為“第一動力源”,助力中國經濟調結構、促轉型,邁向“中高端”——

一根網線改變中國。19包養妹94年4月20日,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從中科院計包養條件算機網絡中心連入Internet,標志中國互聯網起包養網站步。如今中國,網民超過6.8億,成為世界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

包養互聯網+汽車”“互聯網+裝備制造”……抓住新一輪產業革命機遇,“互聯網+”讓傳統制造業,向著價值鏈高端努力攀登。

向創新要效益,“絕版貨”取代“大路貨”、成套總包取代單機制造,“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

依托科技創新,新興產業“彎道超車”,勇立時代潮頭。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創新鼓點密集包養行情敲響,合奏出中國經濟新強音。

華為、聯想、中興等一大批企業步入全球高技術行業領先者行列。2015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

新思包養路,孕育新變化;新動能,釋放經濟發展巨大潛力——

深圳,已經率先實現動力轉換,走上創新驅動發展的軌道:2009包養年,國際金融危機來襲,深圳經濟增速從年均25%急跌至個位數。面對加工貿易斷崖式下跌,深圳先后出臺實施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2013年,深圳又著手布局生命健康、海洋經濟、航空航天和智能裝備制造四大未來產業。包養網推薦

轉危為機,渡過難關。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基因檢測……一個個新興產業在深圳崛起,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十二五”期間,深圳7大戰略性新興產甜心花園業年均增長近20%,產業總規模從8750億元增加到2.3萬億元,占GDP比重從28.2%提高到40%,成為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主引擎。

“深圳這些年發展質量比較包養好,相當一部分是靠新產品、新技術。”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思康說,包養網“新技術產生新需求,以新供給刺激新需求,以新需求拉動新供給。”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年初發布的《美國科學與工程指標》顯示,中國已成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發大國,中國科技在全球的地位日益突出,研發投入、科技論文產出、高技術制造增加值等均居世界第二位。

從創新驅動到新空間、新產業、新機制,從科技短期包養強到人才強、產短期包養業強、經濟強、國家強……“十三五”開局,“新”字當頭、“強”字叫響,匯聚起中國經濟新動能。

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說:“未來5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能否成功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升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鍵是看能否依靠科技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新動力。”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