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明天——國際盲人節公益音樂會在京舉辦_中國扶貧在線_國一包養網站比較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金玲包養條件 馬驊)2020年10月包養行情15日是第三十七個國際盲人節,今年國際盲人節主題為“全面小康,包養網有你有我”。“看見明天——國際盲人節公益音樂會”10月12日晚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音樂會旨在通過音樂表演以及反映盲人勇敢追夢、創業脫貧的包養app短視頻,呈現盲人自強拼搏、樂觀進取的精神風貌,激勵廣大盲人朋友更加積極的參與社會生活,主動融入社會,為盲人群眾脫貧奔小康加油鼓勁。

北京盲校“樂之光”盲童合唱團與盲人演員蔣燦合唱歌曲《一個也不能少》。(攝影 馬驊)

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致信國際盲人節公益音樂會,向盲人兄弟姐妹致以節日問候和美好的祝福!她致信指出,黨和政府高包養度重視殘疾人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女大生包養俱樂部人一個也不能少”。這些年,殘疾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盲人擺脫了貧困,從無到有的無障礙環境建設也給更多的人帶來便利。社會各界越來越關心和尊重殘疾包養合約兄弟姐妹,平等參與共享的理想正在實現。

張海迪致信說,很多視障青年不懈努力,刻苦學習,走進大學,以頑強的意志贏得了很多贊嘆,還有的盲人艱苦奮斗,創業就業,生活越來越好。盲人兄弟姐妹還創造著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很多人包養網評價的才華和能力超出人們的想象,給世界以鼓舞。

張海迪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近盲人兄弟姐妹的內心世界,更多地了解他們,支持他們。希望盲人姐妹兄弟樂觀向上,即使在黑暗中,也要舉起心靈的火炬,照亮前行的道路,走出閃亮的人生!

音樂會在歌曲《一個也不能少》的優美旋律中拉開序幕,這首歌由張海迪作詞。來自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以及中包養妹國盲協音樂與藝術委員會的30余位盲人音樂人表演了美聲、民族、流行等不同風格包養網的聲樂作品,和二胡、鋼琴、馬頭琴等樂器演奏,內容精彩紛呈。

盲人音樂人譚偉海笛子獨奏《夢》(攝影 馬驊)

來自江蘇省高郵農村的譚偉海為大家帶來的自己作曲的笛子獨奏《夢》贏得了觀眾們熱烈的掌聲。譚偉海今年32歲,雙目失明,現就職于包養網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他自小酷愛音樂,也有幸受到了5包養管道位知名音樂老師的悉心指導。老師們耐心、細心的精神感染和鼓舞著他在音樂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也使他立志要將愛與希望傳遞給更多的人。2010年開始,他便利用業余時間開辦線上和線下的音樂培訓班。如今,他已有60多名學生,90萬名抖音粉絲,靠音樂過上了美好的生活。

盲人音樂教師肖雪娟演唱《節日歡歌》(攝影 馬驊)

45歲的肖雪娟是云南省昭通市昭包養陽區太平街道辦事處桃源示范小學的音樂教師。從小就因為視力不好而自卑的她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找到了自信。“以前還有些視力時不敢跟孩子們說自己看不清,還可以在黑板上寫板書,現在是真的看不見了,也面對了這個現實。” 為了讓學生聽得懂、學得會,肖雪娟會更多運用肢體語言教導學生,比如教五線譜時,她會用5包養app個手指來表示5條線。“可能慢一點,但基本上都能溝通。孩子們也很聰明,也很包養網喜歡我。”

盲人音樂教師張晨演唱《詠梅》(攝影 馬驊)

來自安徽省安慶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張晨是1名擁有14年教齡的音樂教師。在她的教導下,很多學生像她一樣從事與音樂包養相關的職業,有的自己開辦琴行,有的在藝術團工作,有的也選擇成為一名音樂教師。由于視力障礙,她無法像明眼人一樣一邊看譜一邊演奏,只能先把每只手的譜分別背下來,再合成完整的曲子。雖然學習比明眼人要多花很多倍的時間,但張晨卻樂在其中。“音樂給我帶來的是快樂,是對生活的希望,還有對生活的熱愛,希望音樂也能給我的學生們帶來這些,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包養網價值,”她說。

9歲的謝雨菲是北包養情婦京市盲人學校四年級的學生。剛到學校時膽小不敢說話,在參加了學校合唱團后,不但變得越來越開朗包養俱樂部,也有了自己的愛好-彈鋼琴。 看不見五線譜,謝雨菲媽媽就自己學習樂譜后再讀給她聽。由于住校沒有練琴條件,為了能夠每天練琴,謝雨菲媽媽單程要花上一兩小時接送謝雨菲回家練琴,“我非常支持她學習音樂,只要她開心我們家長就全力支持,”謝雨菲媽媽說。“整場演出非常精彩,不管是演唱還是演奏,都非常專業,”一位現場觀眾感嘆道。“我原來沒有看過類似的演出,這是第一次,如果還有這樣的表演,我一定會推薦給家人朋友前來觀看的。”

缺乏盲文樂譜是很多視障人士學習音樂道路上的一大障礙,近年來,盲文出版社不斷加大盲文樂譜出版力度,基本上能保證每年出版100種盲文樂譜,并將電子版放在中國盲文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網站上供盲人音樂愛好者免費下載。

據悉,此次演出是中國盲文圖書館舉辦的視障音樂從業者音樂表演技能提升班包養的一次實踐活動。培訓內容主要包括舞臺形象,舞臺禁忌,基礎形體等方面的技能。“培訓包養網了2天,我們想通過集中的一個展演,檢驗培訓成果,也希望盲人表演者能通過展演獲得一些收獲。”中國盲文圖書館信息無障礙中心主任何川說道。

何川表示,有很多視障者在樂器演奏方面非常專業,水平非常高,但缺乏諸如識譜、舞臺管理、電腦音樂制作、錄音等方面的技能。中國盲文圖書館也陸續開辦了相應的培訓班,并且長期為視障人士提包養供閱讀,借閱,社會教育等豐富的培訓課程,包養意思以期幫助視障人士提升文包養網化水平、拓寬就業渠道長期包養

著名二胡表演藝術家、原中國盲協名譽主席甘柏林發來祝賀視頻,勉勵盲人音樂從業人員刻苦學習,努力提高藝術水平,呼吁社會各界關注支持盲人音樂人才,為他們的就業創業創造更好的條件。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能沒有音樂陪伴,我國有1700多萬視力障礙人士,他們雖然看不清世界,但他們追夢的腳步從未停止,他們心中的光明從未熄滅。音樂對盲人包養網而言,不僅僅是美好的旋律,更是他們感受世界,表達內心的獨特方式。

長期包養

盲人演員器樂演奏(攝影 馬驊)

盲人演員賴潘獨唱表演(攝影 馬驊)

盲人演員龔樸馬頭包養行情琴獨奏表演(攝影 馬驊)

盲人演員器樂演奏(攝影 馬驊)

盲人演員劉濤板胡獨奏表演(攝影 馬驊)

盲人演員朱黎(右)、蔣燦(左)歌曲合唱表演(攝影 馬驊包養網

包養俱樂部

盲人演員呂紹川揚琴獨奏表演(攝影 馬驊)

盲人演員器樂演奏(攝影 馬驊)

盲人演員器樂演奏(攝影 馬驊)

盲人演員王秋懿鋼琴獨奏表演(攝影 馬驊)

盲人文化工作者邢慧琪獨唱表演(攝影 馬驊)

盲人演員王凱獨唱表演(攝影 馬驊)

盲人演員岳紅偉獨唱表演(攝影 馬驊)

盲人演員趙新獨唱表演(攝影 馬驊)

北京盲校“樂之光”盲童合唱團與盲人演員蔣燦、青年舞蹈家劉巖表演詩朗包養網誦《看見明天包養網》(攝影 馬驊)

盲人演員合唱歌曲《點亮夢想》(攝影 馬驊)

國際盲人節公益音樂會演出舞臺

據悉,此次盲人節公益音樂會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辦,中國盲人協會、中國殘聯宣文部、中國盲文出版社、中國盲文圖書館、中國殘疾人特殊藝術指導中心共同承辦,中國盲協音樂與藝術委員會協辦。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