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我們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必須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試運行的復興號列車行駛在西藏山南市桑日縣境內(2021年6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包養網 普布扎西 攝
北京通州,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內,一株株樹木挺拔向上。
2019年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同北京市民一起義務植樹。一下車,穿著運動鞋的總書記就拿起鐵鍬包養網、扛在肩上,大步走向植樹地點,鏡頭定格下這個瞬間。
1989年12月,時任寧德地包養女人委書記的習近平與群眾一同勞動,也留下一張照片,手握肩扛的動作包養網幾乎一模一樣,包養那時他的肩上是一把鋤頭。
歲月更替,本色依舊。
揮鍬鏟土、圍堰澆水,總書記很包養甜心網快忙碌起來。種完第一棵樹,覺得有點熱,他脫下外衣,接連又種下6棵樹。
畢楊當時是通州區貢院小學學生,一個細節令她記憶深刻:“給樹苗澆水時,包養女人我不經意間把手放在水桶的把手下,習爺爺提醒我這樣可能會被夾到手,要注意安全,隨后輕輕拿開我的手短期包養。”
這是一雙勞動者的手。
1969年1月,當時還不滿16歲的習近平來到地處黃土高原的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習近平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種地、打壩、挑糞無所不干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很快跟鄉親們打成一片。
一次打壩時,習近平沒有手套,直接包養網用手抓住夯石的繩子,再用全身力氣往下砸黃土,一天的工夫,他的手掌磨得全是水泡,第二包養app天再干活,水泡都磨破流血了。“但是不管多累多苦,他能一直拼命干,從來不‘撒尖兒’(偷懶)。”村民王憲平說。
走進中原大地的田野托起麥穗看灌漿,總書記對老鄉說“我們都是種莊稼出身”;湖南包養湘西一片柚子林中,總書記熟練地幫村民摘下柚子;在甘肅八步沙包養故事林場,總書記拿起一把開溝犁,同林場包養網職工一起挖起來……
“不要聽蝲蝲蛄叫就不種莊稼了臺灣包養網”“青蛙打鼓,豆子入土”“寸麥不怕尺水,尺麥但怕寸水”……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些諺語爛熟于心,講話中時常信手拈來。他曾深情地說,我們這些人都是農民出身,對農村、農業、農民有天然感情。
這雙手,讓人溫暖。
這是浙江省余姚包養行情市梁弄鎮橫坎頭村(2018年3月包養站長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2021年10月21日,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包養甜心網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鹽堿地大豆育種與生產包養網ppt示范田。
沿著一條小路,他走進田里,俯身摘下一個豆莢,輕輕捻開,仔細看了一下,將一顆豆子放進嘴里,細細咀嚼后說:“豆子長得很好。”
站在總書記身旁的示范區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負責人羅守玉,一直盯著總書記的手,那一連串嫻熟的動作讓他感覺到一股暖流。
“如果耐鹽堿作物發展起來,對保障中國糧倉、中國飯碗包養將起到重要作用。”總書記勉勵道。
羅守玉清晰記得,3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的農包養價格ptt場考察時,雙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說:“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總書記心系糧食安全,從他的那雙手能深深體會到。”羅守玉說。
這雙手,給人信心。
四川蘆山地震災區,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一頂帳篷,慰問受災群眾,捧起一個孩子的小臉,親吻了一下。一年多后,這個孩子住進了災后建起的新家。
湖北武漢,總書記在抗疫關鍵時刻來到東湖新城社區,向樓上隔離的群眾不停揮手,鼓勵大家:“一起加油,再堅持一下!”
“張包養價格ptt衛龐,你還沒有變!”
2015年2月13日,回到梁家河的習近平總書記正與昔日的“小伙伴”們熱情寒暄,一扭頭看到了張衛龐,伸出右手“狠勁兒”地拍在他的肩上,讓張衛龐感到“近平的心跟咱們還是包養那樣親”。
張衛龐包養網年輕時,家里的日子不好過。為了幫補他,習近平把自己的口糧給他,與他們一家人搭伙吃飯。
吃苦耐勞的張衛龐后來被推選為生產隊長。改革開放后,他帶頭調整種植品種,后來又辦起養雞場,領著大家共奔致富路。
總書記問他現在的情況,張衛包養網龐說:“近年我生活不錯,我有五畝壩地包養情婦,種些糧食蔬菜,自己吃,我還有十畝果園,收入主要靠這個果園。”總書記聽了非常高興:“哎呀,衛龐,你發了吧?走,我和你果園看看去。”
“包養網有干勁、有奮斗”,總書記如此稱贊張衛龐。
第二年,張衛龐牽頭成立蘋果種植合作社,一心要和大伙兒一起把日子越包養網站過越好。
“各干各的弄不成,我還要把合作社往大做,不信我老漢鬧不下這事。”年過七旬的張衛龐信心滿滿。
一雙手,挽起億萬雙手。奮進新時代的新征程上,中國人民擼起袖子,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