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武陟探索甜心一包養網“六大工程”“3+3”等扶貧模式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blob.png

武陟縣東仲許村慈善幸福院里的老人

中國網/中國扶貧在線訊 “以前一個人在家獨來獨往,吃啥都感覺不香。現在好了,一大幫子人在一起,吃個包養管道白菜豆腐都像坐席,沒事了還有老伙伴們包養網比較坐在一起說說話,日子過得可得勁。”在河南省武陟縣大封鎮老催莊村慈包養善幸福院里,坐在走廊上曬太陽的百歲老人劉彩云說起幸福院的生活,滿臉的幸福。

劉彩云老人所說的幸福院是村里利用舊辦公場所、學校、農家庭院、祠堂等閑置資源建起的慈善幸福院。河南省武陟縣建起慈善幸福院幫助老人就地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建起村包養網級慈善幸福院只是武陟縣要開展“慈善工程”的第一步,為了包養網使慈善幸福院“可持續、能長遠”,該縣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村級慈善幸福院扶持資金管理。武陟縣從村集體經濟收入中劃撥一部分資金補貼,還鼓勵和引導企業、公益組織及其他社會力量捐款資助。符包養合入院條件的老包養人每月只需繳納100元就可以入住慈善幸福院。有條件的村,愛心企業志愿全額負擔運營費用。

眾多慈善行為激發了全社會的愛心,全縣涌現出志愿者、義工團隊2.5萬人,“一米陽光”“武陟群英會”“大愛無疆·孝行天下”等包養女人義工團隊和黨員志愿者團隊遍地開花,定期走進幸福院開展多種多包養樣的志愿服務:健身保健包養網、醫療衛生、文藝演出、理發、洗腳、按摩、幫廚、發放愛心禮物……捐錢捐物捐工,構成了全縣慈善義工的燎原之勢。

如今的武陟,“縣有慈包養app善協會、鄉有慈善分會、包養網村有慈善工作站”,使得慈善活動實現了經常化、規范化。包養網全縣建成115所農村慈善幸福院,3300多名農村貧包養困空巢老人入住包養養老。武陟縣形成了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政府補貼+社會捐助+包養軟體慈善幫扶+個人參與”的農村養老新模式,使農包養合約村空巢、獨居、五保、困難老人的養老難題得包養到很好解決。

不僅如此,武陟縣還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我們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武陟縣委書記閆小杏表示。

大虹橋鄉南張村是國家級貧困村,依托妙樂寺塔景區,在原有桃樹種植的基礎上,打造了一個以生態包養俱樂部休閑、觀光旅游、采包養俱樂部摘體驗為主的產業扶貧基地——草莓園。草莓園采取貧困戶優先就包養網dcard業的方包養網式吸納貧困戶務工,聘用15名貧困人員,為貧困戶“輸血”脫貧。“鄉慈善協會拿出9萬元資金為33戶90人每人包養網入股1000元,合作社給貧困戶保底分紅,”該村駐村第一書記馬秀清說:“讓甜心花園貧困戶積極參與其中,才能摘掉窮帽子,走向致富路。”

大封鎮前孔村發揮白木耳種包養軟體植的產業優包養網dcard勢,包養網VIP探索出“基地和慈善組織出資、產業成果共享”的合作經營方式。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翟金包養甜心網旺介紹,慈善組織以19名貧困戶的名義出資30萬元,占基地20%的股權,基地將貧困戶的2萬袋食包養甜心網用菌,也就是一個包養網大棚的食用菌數量,分成20小股,家庭特別困難的占2股,一般家庭占1股,每戶無償得到1000個或2000個食用菌袋,產品銷售后利潤歸貧困戶分配。同時,基地還為15名貧困家庭成員提供了就業崗位,群眾有了滿滿的獲得感。

1包養網單次  2  3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