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為精準扶貧提供造血機制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一包養app貧門戶

作者:

分類: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而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農村貧困人口仍有4300多萬未脫貧,每年要脫貧近1100萬貧困人口。而目前的貧困地區,大部分是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的民族、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這些地區生存環境較差,致貧原因復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缺口大,不少居民教育文化水平包養甜心網低、缺乏技能,貧困發生率普遍在20%左右。要從根本上實現精確扶貧,必須內生性地發展脫貧致富的能力、把扶貧與扶智相結合起來。

1.高中階段教育攻堅,重點、難點在中西部民族地區、集中包養合約連片特困地區

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指出,攻堅重點為中西部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革命老區等教育基礎薄弱、普及程度較低的地區,特別是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全國、各省(區、市)毛入學率均達90%以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呂玉剛司長指出,這個90%不是全國的平均數,是各個省區市都要達到,無一例外。為此,教育部在2包養行情017年4月的全國高中攻堅的會議上,專門與十個現在普及水平相對偏低的省份簽訂了攻堅備忘錄。而據國務院扶貧辦信包養管道息中心2015年建檔立卡數據顯示,全國829包養合約個貧困縣高中階段教育的平均毛入學率為74.37%(同年全國平均水平是87%,2016年達到87.5%),比全國平均低12.63個百分點。可見,這些地區包養甜心網在高中普及上包養金額短板較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亟須加快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高中教育普及與免費步伐。這對增強貧困地區及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智力上的脫貧才是一勞永逸的脫貧。如此才能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到二○二○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2.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教育扶包養網推薦貧的最佳途徑

貧困從根本上說是擺脫貧困能力的缺乏,要真正徹底使人擺脫貧困,除了經濟援助、移民安置等手段之外,通過對貧困地區的人力資本、技能的提升與發展,才能真正體現精準扶貧的價值。

現有的研究包養網表明,投資農村及貧困地區的小學、初中和高中教育,對提高農村及貧包養網困地區扶貧效率的貢獻值是逐漸增大的,這有利于減少絕對貧困和長期貧困,特別是長期包養增加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勞動力,對增進農長期包養村及貧困地區扶貧效率的貢獻值突出。我國有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廣西農村高中教育普及率每提高1%,城鄉收入差距減少2.65%,即農村高中教育的普及水平對縮小城鄉差距有顯著影響。可見,教育扶貧是連片特困地區脫貧的重要力量源泉,實現高中教育的普及,不僅能夠提升連片特困地區的包養一個月價錢人力資本,還能有效提升該地區的社會資本,增收效益明顯,這種增強能力供給的“造血機制”是阻止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因此,對民族、連片特困地區的高中教育的普及與免費的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式,是針對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進行教育投入和教育資助服務,使貧困人口掌握脫貧致富的知識和技能,是促進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是加快實施包養教育扶貧工程的重要舉措。能有效幫助貧困地區的群眾提高身體素質、文包養網化素質、就業能力,能夠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方面體現價值,能包養網增強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為貧困地區孩子茁壯成長、改變命運打通了扎實通道,進而從根本上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3.貧困地區高中階段教育普及如何體現精準有效扶貧

首先,加快貧困地區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與免費進程,力爭使民族、連片特困地區在2包養網020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全包養部達90%以上,實現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并對這些地區的高中教育全部免費并提供各種生活補助,減少家長讓孩子輟學打工的念頭,為盡可能多的貧困家庭提供智力幫扶,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其次,通過教育扶貧中的學費減免與生活資助精準定位,發揮系統優勢,強化責任落實。根據其貧困程度及其他個人特質提供精包養app確資助,且教育扶貧途徑應注意多元、高效。同時,進一步完善資助政策體系,努力實現“全覆蓋”、精準資助。各地各學校要全面、準確掌握扶貧部門認定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信息,并把這些高中生、中職中專生全部納入資助范圍,確保“一個不能少”,并要避免“包養網平均資助”,對特困生要給予重點資助。另外,應注意解決好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提高其就業率及待遇,如通過“訂包養網單式培養”、升學專業選擇輔導、勞務輸出對包養網接等,除保證就業外,還應努力提升貧困家庭學生的教育收益率,以此保持并提升貧困人口對供孩子讀書的信心,減少“讀書無用論”的影響,通過普及高中教育,實現貧困家庭子女的社會正向流動,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再次,在貧困地區推廣高中普及與免費的重點,應該是中等職業教育。對某些極端貧困地區,可以考慮從初中開始職業教育分流,做好初中職業課程與中職學校的對口銜接。對特別困難地區及特困家庭學生,則可以考慮在初中階段就允許部分特困學生學習職業課程,讓其盡早掌握適當的職業技能,以幫包養網助那些年齡較大的(即將達到法定勞動年齡)而又對高中教育需求不強的貧困學生提高社會就業的基本能力。為此,應加大對農村中學的農業知識普及、農技推廣和職業技能培訓的投入,提高未來新型農民和農民工的人力資本質量。

最后,可以考慮包養網比較包養中等包養網職業教育普及和免費的包養網對象,包養網比較擴大到貧困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領域。據對蘇北農村職業教育回報的相關研究,蘇北農村職業教育對于農村家庭人力資本積累及收入有著顯著影響,平均回報率約27%(年平均回報率9%)。因此,對農民的職業培訓能較快地加強貧困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的建設,提升其脫貧致富的智力能力。在培訓內容上,可在農業資源優勢明顯的地區,對那些年齡偏大,不愿意外出就業的貧困對象開展現代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技術幫扶等培養新型農民的措施;對旅游資源豐富地區的貧困對象,則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烹調技術、旅游服務以及民包養族文化挖掘傳承等培訓;對家庭貧困程度較深、文化程度較低的青壯年貧困對象,則可以結合當地工業園區各類企業用工要求,開展各類技能型工人短期培訓。在培訓方式上,則應按照包養網車馬費成人學習的特點,把課堂教學、現場培訓、遠程教學有機結合,要重視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轉型升級,積極提供豐富多元并且可以選擇的農村成人教育資源、教育環境和服務模式。包養網車馬費

包養俱樂部

   (作者:沈有祿,系海南師范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教授)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