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梁平包養網:“一根竹子”闖世界
清晨,山風裹著竹香,掠過白夾竹林,梁平木版年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徐家輝和手工紙包養匠蔣吉文走包養軟體進山里,揮刀砍下今年第一批嫩竹。
這些浸潤著山泉的竹料,將在發酵4個月后變成包養“二元紙”,承載梁平木版年畫包養軟體奔向天南海北包養妹。
被稱為“中國壽竹之鄉”的重慶梁平,擁有35萬畝竹海,梁平也以一根根竹子的千變萬化,書寫著非包養網遺文化走向世界的傳奇故事。
非遺出海,竹與紙“共舞”東方美學
“沒有‘二元紙’,就沒有真正的梁平木版年畫。”工作室里,徐家輝輕撫著土黃色紙張感嘆。
“在剛開始包養探索制作木版年畫時,總覺得差一口氣。”徐家輝發現,“二元紙”紙張紋路粗糙,呈樸實溫潤的土黃色,結合年畫印制的色彩和內容,自帶獨特韻味,但當地已經沒有人生產,試遍替代紙張皆難復原包養網dcard古意。
幾經周折,徐家輝找包養條件到當地經營手工紙作坊的蔣吉文,兩人經數月反復捶搗蒸煮,最終成功復原出“二元紙”。
帶著包養這份“竹與紙的共舞”包養,徐家輝的梁平木版年畫開啟了環球之旅。十余年間,他的年畫走進英國、意大利、土耳其等十余國展館包養行情。
包養網“我們的包養網門神畫特別受歡迎,因為臉部的橢圓腮紅處理,讓神靈一改威嚴的形象,生動活潑,顯得喜氣洋洋,使用了傳統技法印制的年畫色澤百年不褪。”徐家輝笑道,每次撤展時,主辦方都要詢問展品能否售賣。
竹粉環球,邊角料化身綠色熱銷品
最近,曹丙言的電話鈴聲響個不停。位于梁平高新區的新工廠還未投入使用,外貿訂單就紛至沓來。老工廠生產的一批竹產包養品即將發往日韓、歐盟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
2024年,曹丙言的竹簽廠產值僅有400萬元,而今年年產值預計將達到2000萬元。這一切都源于自主研發的竹粉加工設備投用。
“竹簽加工要經歷破竹、斷料、沖條、開片、拉包養網絲、打磨、削尖、篩選等多道工序,整個流程下來毛竹利用率僅有18%到20包養管道%,剩下的竹節、竹片等就成了廢品。”曹丙言對原材料浪費感到十包養網分可惜。
瞄準以竹代塑的趨勢,曹丙言打起了將“下腳料”做成塑料替代品的主意,但搜遍網絡,都沒找到竹粉加工設備的相關信息。
“既然買不到,我們就自己造!”曹丙言和老鄉成立一家公司,在邵溝村的簡易廠房里開展技術攻堅,6年間耗資2000多萬元,終于研發出了全自動竹粉生產線。
“每根竹子利用率達到百分之百,制作的一次性餐用具制品不包養網添加塑料,能實現完全降解。”令曹丙言包養自豪的是,以前賤賣每噸收益臺灣包養網不足百元的邊包養網角料,如今成了每噸價值16000元的一次性餐用具,暢銷海外。
梁平竹子制成的非遺產品和竹制加工品走向全球,竹山鎮獵神村的竹海風光也吸引著海內外游客。
5月臺灣包養網中旬,包養站長重慶郵電大學留學生雪明走進獵神包養網村,一邊吃著竹蓀菌火鍋,一邊將美景和美食照片分享給遠方的朋友,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過去我們‘吃礦山’,村里石膏礦、白灰窯、煤礦、造紙廠等有50多家,環境被破壞了,橘子樹都不結果。”獵神村黨總支書記陳宗壽回憶。
犧牲綠水青山換來的經濟發展,到底值不值?獵神村痛定思痛,決心恢復綠水青山。
經長期包養過系統治理及生態修復,獵包養神村逐步恢復了和諧共生的自然面貌,每年接待海內外游客超100萬人次。村民艾文勝開了一家竹家樂,他邊炒竹筍邊笑著說:“現在用竹子迎客,收入翻了幾番!”
從非遺出海到“以竹代塑”,從礦區重生到竹海生金,梁平真正以一根竹子成功闖世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