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新房子 S包養網站過上好日子 貴州今年將再減貧100萬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新華社貴陽1月26日電題:住上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貴州推進扶貧行動見成效

新華社記者楊包養洪濤、駱飛 

記者采訪了解到,貴州省通過“組合拳”,打響易地扶貧搬遷戰,去年減少貧困人口120.8萬人。同時,遵循扶貧內在規律,既加快“摘帽”步伐,又“摘帽不摘政策”,脫貧后繼續“送一程”,確保實現精準脫貧。

住上新房子

包養網火紅的燈包養網籠掛起來、歡樂的蘆笙吹起來、濃香的糍粑打起來……春節包養臨近,走進惠水縣經開區的明田移民新區,記者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包養網

“今年包養第一次在新家包養網過春節,和在老家一樣,打糍粑、熏臘肉一樣都沒少。”38歲的羅輝說,他老家在70多公里外的王佑鎮伙塘村,進村只有一條崎嶇小路。他19歲就外出打工,一直夢想能在城里擁有一套房子,“如今沒花一分錢就住上了,太開心了。”

包養年3月,羅輝一家搬到移民新區的“幸福樓”,住進了約100平方米的新房。“政府還配備了電視、沙發、茶幾。”包養他說,縣里的干部包養還送來包養網了飲水機、抽油煙機等。

他說,出外打工,夫妻倆每月包養收入6000元,除去孩子上學、生活費,一年攢不下幾個錢。

“現在不出去了,孩子在縣城讀書。”羅輝說,新家附近有很多工廠,他打算靠打工學到的手藝尋找商機。

羅輝一家生活的變遷,是貴州“山旮旯”群眾易地扶貧搬遷成果的一個縮影。

201包養網5年12月,貴州打響包養網易地扶貧搬遷“當頭炮”,扣準“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對50戶以下、貧困發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45.8萬農村人口實施整體搬遷。目前,首批30萬人預計春節期間可全部入住,其余5月入住。

甩掉“窮帽子”

“沒想到用‘特惠貸’入股,今年就分得3000元。”貞豐縣北盤江鎮者顙村大嶺組村民陸天勇說,他家按政策得到5萬元的“特惠貸”貸款,他把這筆錢入股村里的合包養網作社,每年分紅。

據介紹,“特惠貸”無需擔保抵押,包養網扶貧貼息支包養持,降低了貧困農戶的貸款成本和經濟負擔,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起步資金問題。

貴州還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包養施產業扶貧項目約2萬個,74.2萬貧困人口從中受益脫貧;為5萬就地脫貧人口每人整治1畝優質農田,對44萬貧困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打造鄉村旅游景點231個,在1300個貧困村設立電商網點;落實護林員包養指標2.5萬人,直接帶動近10萬人脫貧。

今年再減100萬以上貧困人口

“只要再幫扶兩年包養網,我不擔心返貧。”陸天勇說,去年政府補貼1500元養了3頭豬,孩子讀職中有補助,貸款有優惠,他去年底就脫貧了。

對貴州來說,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包養社會,需要加快脫貧步伐、加快“摘帽”速度;但貧困群眾基礎薄弱,脫貧包養成果需鞏固。為破解“抱守貧困帽”“脫貧即返貧”等包養現象,貴州在脫貧攻堅期內實施“摘帽不摘政策”,確保群眾精準脫貧。

包養網

同時,貴州投入445億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打破貧困鄉村的水、電、路、通訊等發展瓶頸,為徹底脫貧打牢基礎。

為斬斷窮根,貴州還狠抓教育包養網醫療扶助精準扶貧。壓縮6%的行政經費用于支持貧困地區教育發展,對全省31.7萬貧困學生發放資助金10.1億元;把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包養范圍,受益人口超過113萬人次包養網;將158萬無力脫貧貧困人口納包養網入農包養網村低保,實行政策兜底性脫貧。

據了解,今年貴包養州計劃減少貧困人口100萬人以上。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