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包養右翼中旗屬于大包養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片包養網區。近年來,科右中旗穩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在扶貧的同時扶志、扶智,激發了包養網農牧民脫貧的內生動力,取得了物質精神雙脫包養網貧的效果。
科右中旗總人口25.4萬多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86.4%。由于歷史和包養自然環境等多種因包養網素制約,這里基礎建設嚴重包養不足,長期處于貧困狀態。
近年來,科右中旗實施“一村一策一部門,一戶一法一個人”的精準幫扶舉措,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扶貧工作,地區脫貧攻堅成效顯著,貧困人口由2013年的67300人減少至目前的14153人,貧困發生率由37%下降到7.8%。包養
由于貧困,蒙古族農民吳照那木拉一直不敢給兒子找包養網媳婦。但包養今年他打算給兒子解決終身大事。“幾年前,一包養家人包養住在50多年前蓋土房子里,每天為生活發愁包養網,哪敢給孩子找媳婦。”吳照那木拉說,從前年開始,脫貧項目來到我家,給蓋了新房子,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
吳照那木拉家是科右中旗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自2015年以包養網來,科右中旗通過整合危房改造項目資金、游牧定居項目資金、移民搬遷項目資金等,徹底解決貧困戶住房問題。
在改善包養基礎設施的同時,科右中旗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實施產業脫貧。
內蒙古星業肉類加工有限公司是科右中旗肉羊加工龍包養頭包養企業。為了幫扶貧困戶脫貧致富,公司與當地6個鄉鎮蘇木28個嘎查430戶貧困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入股分紅、托管等模式幫扶貧困戶發包養展肉羊產業。在企業的帶動下,包養網貧困戶每年增收2000元至3000元。
文化程度低、“等靠要”思想嚴重等因素是制約貧困群包養網眾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改變農民“等靠要”的思想觀念,科右中旗抓產業的同時,開展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
走進巴彥呼舒鎮西日道卜嘎查文化活動室,當地阿吉娜文藝志愿服務隊正在演出。農民白富德說:“以前農閑時,大家都聚在一起喝包養網酒打麻將。嘎查組織我們成立了烏蘭牧騎,演勤勞致富的故事,還把政策法規等編成了節目,大家在看演出時,明白了好多道理。”
提升農牧民素質,基層黨支部功不可沒。科右中旗建立黨員聯系服務群眾機制,黨支部帶動,駐村“第一書記”、工作組、嘎查“兩委”成員、農牧民黨員和能包養網人大戶為帶動人,幫貧困戶找產業,對農包養網牧民進行技術培訓,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脫貧致富的主動性。雙榆樹嘎查黨員德力格日呼包養網帶領貧困戶婦女學習刺繡技包養能謀產業發展,目前嘎查貧困婦女每人平均增收4000元。
2003年至今,中宣部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等29個自治區廳局級幫扶單位分別對科右中旗實施定點包養幫扶。幫扶單位立足自身優勢,幫助科右中旗協調解決制約地方發展的交通、生態、項目、貸款等瓶頸問題,使一批龍頭企業落戶貧困地區。
此外,科右中旗還通過教育扶貧、包養健康扶貧、救助扶貧等精準扶貧舉措,在精準扶貧上下“繡花”功夫。2017年,當地累計為1920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補助732.78萬元,累計支付835.64包養網萬元醫療救助資金,對未納入低保的老年人、殘疾人等包養網累計發放生活救助231.42萬元。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