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夫妻留“廈”記:一場山與一包養網站比較海的相遇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新華社廈門2月10日電 題臺灣包養網:“90后”夫妻留“廈”記:一場山與海的相遇

新華社記者鄧倩倩、顏之宏包養網

下了夜班已是早上8點,王梅花照常給家中撥打了視頻電話。另一頭傳來兒子稚嫩的聲音:“爸爸媽媽包養故事,我不要禮物了,只要你們回來。”“再等等,等雪化包養網天暖和了。你和妹妹要聽爺爺奶奶的話。”即使思念不已,王梅花仍然選擇留在廈門不回家。

包養網

轉眼間已近一年了,王梅花和丈夫馬文俊仍然清楚記得去年2月28日,他們在8歲兒子和4歲女兒的哭聲中走出家門,從甘肅省臨夏州枹罕鎮王坪村出發,坐上政府統一組織的包車前往機場。

那是他們第一次坐飛機,目的地是2000公里外的福建廈門。

自2010年起,廈門市對口幫扶臨夏州,這是一場山與海的不期而遇:包養黃土高坡搭上了東南海濱的發展“快車”,載著無數人駛向脫貧致富的未來。

包養故事

對于這次包養意思離家,馬文短期包養俊曾做了一包養行情番思想斗爭。

由于家庭貧困,他16歲就外出打工,去過廣州,發現不習慣南方的飲食;也去過江蘇開拉面館,結果創業失敗,家里的積蓄都“打了水漂”。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他已在家待業月余。

廈門于他包養網比較而言,是個充滿挑戰的未知數。

“雖然心里挺忐忑的,但是在哪干不是干呢,況且是政府介紹的工作,應該不會差。”他抱著這樣的想法,決定勇敢南包養下。王梅花思量著孩子大了,想要生活得好點,她也一同外出。

抵達工廠時,他們發現廠方準備好的清真餐食、夫妻房宿舍和嶄新的生活用包養網評價品,倍感欣喜。“獨立宿舍每個月只要200元,食堂會提供專門的清真餐,很暖心。”馬文俊夫妻說。

與他們一同進入瑞華高科技電子工業園(廈門)有限公司的,還有其他17包養網車馬費0多名來自臨夏的員工。公司人力資源部林雅娟說,為了讓臨夏員工能夠安穩地工作生活,廠里特地承包了四五十套夫妻宿舍給他們,也通過“傳甜心花園幫帶”協助他們盡快適應工作。

經過培訓,他們很快就上崗了。在工廠的電路板生產線上,馬文俊成為一名點膠工,王梅花對出廠前包養的產品進行功能測試。

“工作強度不算大,比拉面輕松點,而且生活、待遇都很不錯。”馬文俊說,每月兩個人工資共1.1萬元左右包養網,可以省下近1萬元寄給家里。第一個月工資發了之后,他立馬就給家里買了輛電動三輪車,方便老人接送孩子上學。

半年后,來廈的臨夏員工可以拿到政府獎勵的一次性補貼13000多元,馬文包養網俊夫妻決定留下來繼續干。“車間領導對我們很關照也很耐心,有時我們自己忙得忘了生日,公司還會給我們過生日。”

包養價格

今年1月份,由于疫情形勢包養網再次緊張,各地提倡就地過年。包養女人馬文俊夫妻也打消了回家的念頭,“過去在外面打工都是冬天就回家了,這次留下來公司有1000元補貼,加班的話還包養金額有額外補貼。”

“雖然家里去年脫貧了包養,但現在我們還是打算包養網拼一拼,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夫妻倆說,“一直沒有在孩子身邊,感到既愧疚又想念,但是為了他們以后生活更好一點,我倆必須得忍一忍。”

夫妻倆最擔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每次視頻都會叮囑孩子好好學習,不希包養網心得望自己沒完成學業的遺憾在孩子身上重現。他們加了老師的微信,隔三岔五向老師詢問孩子的情況。

從家包養妹門到廠門,五年來,東西部扶貧協作先后培訓輸轉9273名臨夏州貧困人員到廈門穩定就業,幫助上萬個貧困包養網單次家庭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春節將近,瑞華公司給員工們準備包養網單次了年貨,有米面油、電動牙刷、剃須刀等,還將組織留廠員工看電影、免費游鼓浪嶼,舉包養網評價辦籃球賽、游園會包養包養,豐富他們的假期生活。

馬文俊換下了使用多年的舊剃須刀,并打算給妻子買一部新手機。從西北山區來到沿海城市,他們最喜歡廈門的海邊,打算利用假期去一趟鼓浪嶼,好好感受一番“大海的氣息”。

留“廈”,是為了更好地回家。夫妻倆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廈門好好干,攢錢為家里蓋一棟樓房,將來回到家鄉做點小本生意,一家人團聚。”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