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巴彥淖爾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一包養經驗戶

作者:

分類:

(六)堅持生態優先,著力保護好綠水青山

生態就是資源,美麗就是資本。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

加大濕地保護與恢復力度。按照“生態補水,控源減污,修復治理,資源利用,持續發展”的思路,加快烏梁素海包養綜合治理,完成補水2.5億立方米以上,爭取治理規劃獲得國家批復。36個水質監測點全部建成投用,實現烏梁素海上下游污染源監測全覆蓋。實施多藍湖、青春湖、章嘉廟湖、金川河北延、包養女人包養故事后北郊濕地等工程,完成永清河(北邊渠)綜合治理包養網單次2.5公里,改造中旗西河槽、后旗迎賓湖等濕地和水系工程,恢復湖泊濕地15處,實現“一旗縣恢復一湖(濕地)”的目標包養網,全市恢復濕地和湖泊3萬畝。實施沿黃公路防洪堤甜心寶貝包養網加固及周邊生態保護工程。穩步落實“河長制”,分級分段設立河長,解決好河湖管理突出問題,維護河湖生態功能。

推進重點生態區域治理。加大退耕還林還草力度,實包養網施京津風沙包養網推薦源治理、天然林保護等工程,推進“森林機場”、主要通道、村莊、農田防護林、城鎮出入口等重點區臺灣包養網域綠化,完成林業生態建設90萬畝,新增經濟林2.包養app2萬畝。鞏包養網固生態建設成果,加強病蟲害防治,做到有災不擴散。落實新一輪草原生態補獎政策,推進烏蘭布和沙漠治理,新增肉蓯蓉、釀酒葡萄、黑枸杞等沙產業包養網1萬畝。

加強突甜心花園出環境問題治理。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推進礦山包養包養一個月價錢質環境恢復治理,開展烏拉山、烏蘭忽洞礦區、采選企業尾礦壩等重點區域治理。抓好各類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深入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推進秸稈、地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抓好中央環保督查反饋問題整改包養網比較,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我們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努力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讓巴彥淖爾的天更包養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七)堅持民生為本,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幸福安康是民心所向。要守住民生底線,多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好事實事,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打好脫貧攻堅戰。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認真落實“五個一批、六個精準”要求,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力度,形成外部多元扶貧與內部自我脫貧的包養留言板互動機制,確保14171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前旗實現脫貧摘帽,精準發力,持續用力,以包養站長超常規舉措打贏脫貧攻堅戰。

積極擴大就業。提高技能培訓針對性和就業率,推進創業園建設,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新增城鎮就業1.25萬甜心花園人,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4.5萬人,啟動市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和示范性綜合實包養網踐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眾創、眾包養網dcard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努力讓人人都有干事創業、實現夢想、人生出彩的機會。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落實包養價格全民參保計劃,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將更多進城務工農牧民、靈活就業人員納入職工養老保險。擴大城鄉低保覆蓋面,新增4000名包養管道貧困農牧民納入低保范圍。做好殘疾人生活、就業保障工作。加大困難家庭大病救助力度,建成市綜合老年養護院。開工建設城市棚戶區改造5000套,基本建成3169套。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啟動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抓好蘇木鄉鎮標準化中心幼兒園建設。完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臨河、前旗、五原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完成市直民族教育園區建設。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提高繼續教育包養俱樂部和特殊教育辦學水平。啟動實施教育強縣工程。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包養網展戰略。大力弘揚創新文化,調動全社會創新創業積極性。抓好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建設,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女大生包養俱樂部眾創空間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力爭在醫療、教育、科研等方面引進更多高層次人才。

推進健康巴彥淖爾建設。大力發展蒙中醫藥事業,加強人才培養,實施“包養蒙中醫藥進萬家”活動。開展醫養結合試點,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人群簽約服務率達到100%。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提高出生包養網人口素質。做好公共衛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進一步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繁榮文包養網單次化創作,推出大型紀錄片《鴻雁》等一批文藝作品。加快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扶持和引導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支持和組織各類大型文化活動,舉辦河套文化藝術節,加快中蒙俄巖刻(畫)文化長廊建設,辦好中蒙俄國際巖刻藝術作品“雙年展”、中蒙文化交流周等活動。做好陰山包養感情巖刻(畫)申遺工作。促進體育事業發展,每個旗縣區至少建設一個標準化足球場,每所學校建成1個足球場。強化輿論正面宣傳引導,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提高巴彥淖爾新聞網、“掌上巴彥淖爾”“河套微傳媒”等新媒體影響力和傳播力,要把巴彥淖爾的故事講得更美,名氣傳得更遠。盡管財政包養網心得增收的壓力很大,但再緊再難,該給群眾辦的實事一件也不能少,我們要努力讓群眾的生活年年有新變化,一年更比一年好。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