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 王金海)一塊小小的面團,在雙手間揉、搓、延、展,須臾之間就變成了一包養網朵美麗的向日葵,或者一個威武的大將軍,又或者一只可愛的小胖貓……一個個可愛的面塑在手上躍動,而做出這些精巧面塑的,是一群“特殊”孩子。
潛江面塑傳統技藝,是指潛江民間面塑藝人以麥面為主要原料塑造自然物種和人物的工藝技能。據相關資料記載,早在東周時期,潛江面塑就被廣泛制作。如今的潛江作為古時東周楚國包養的核心地帶,有著豐厚的歷史包養底蘊和祭包養網祀包養網文化,為潛江面塑的傳承提供了土壤。
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是一所負責包養網全市特殊兒童義務教育和素質教育工作的學包養校,學校在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教授學生一些手藝技能。在這種背景下,潛江特殊教育學校開展了“潛江面塑為殘障學生鋪陳生命底色”非遺項目,在傳承非遺的同時,也讓學生們在未來多了一個選擇。
2020年9月,潛江特殊教育學校正式開設潛江面塑課程,并邀請潛江面塑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潘鳳娥擔任課程老師。針對特殊學生的身心特點,擬定教學工作計劃、探討課程實施有效策略、耐心地指導學包養生學習制作面塑作品,形成了一包養套適合特殊學生學習的面塑課程模式。
潛江市特殊教包養育學校多次舉辦各類作品展示活包養動和專題交流活動,通過作品展包養示、義賣等形式,在提高學生技藝的同時,更激發學生的自信和社會交際能力。潛江市博物館日當包養網天,面塑班的學生代表們在老包養網師的帶領下參加了博物館日的活動。展臺上擺滿了特殊孩子們平時上包養課做的小作品,面塑展臺前,包養包養來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活動中,每包養一位學生都在認真地制包養網作作品,都在盡最大努力呈現最好的作品包養。期間,很多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獻包養網出自己的愛心包養網。看到自己的勞包養網動被認可,學生們價值感倍升,心情激動不已。有的學生甚至包養網和前來參觀的人侃侃而談,包養聊起了自己做的作品。
“這是難忘的一天。對包養網這包養網些特殊孩子來說,活動不僅是一次有意義的現場展示,更是一次難得的社會融合,這將對他們將來良好地融入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帶隊老師表示。
經過一年多的摸索與實踐,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的面塑課包養網程的開展模式已經逐漸成熟,而在進行授課的同時,老師們還錄制了“潛江面塑”制作微課視頻,開展了“潛江面塑”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展示交流融合活動……
快樂而充實的面塑課程,配合上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特殊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感受了非遺文化的魅力,更讓他們鍛煉提升了手眼協調能力、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增包養強了對生活的信心,非遺技藝與孩子們相互成就,必將擁有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