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一包養佳縣農民“演”農村生活實景劇 以特色民俗發展鄉村旅游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陜西佳縣農民“演”農村生活實景劇以特色民俗發展鄉村旅游

  圖為包養俱樂部村民演出《高高山上一頭牛》。 高慶國 攝

中新網陜西佳縣7月11日電 (記者 高慶國)“前山高,后山長,我家就住在高坡上”,隨著開場民歌的奏響,村民們瞬間變成“演員”,演出他們的日常生活,原生態實景劇《高高山上一頭牛》逐漸成為陜西佳縣赤牛坬村展示陜北民俗文化、吸引游客的一張名片。

  圖為村民演出《高高山上一頭牛》。 高慶國 攝

佳縣赤牛坬村有1000余人包養網dcard,過去是一個普通的陜北小山村,村民以賣紅棗為主要收入,也種少量的土豆、小米、包養網比較玉米等雜糧,年輕人大多外包養出打工,屬于貧困村。近年來,赤牛坬村推出了“旅游包養網dcard+扶貧”的脫貧模式,先后建設了四期民俗文化展覽館、創作了《高高山上一頭牛》實景劇等,幫助村民增加收入。

  圖為各式各樣的籃子。 高慶國 攝

赤牛坬村自編自導了以陜北農耕文化為主題、包養管道以半山包養一個月價錢半水為舞臺,以赤牛坬村民為演員的原生態實景劇《高高山包養軟體上一頭牛》,劇中的120名演員包養網全部是村民,景區還為貧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困村民優先提供后勤、環衛等就業崗位32個。

包養網

  圖為各種運水工具包養。 高慶國 攝

“演出包養的都是我們自包養己的生活,也不包養網用怎么排練,不耽包養網比較誤我們的日常農活。一年能有上百場演出,每個人每場演出包養故事包養甜心網掙20元,有些家里幾個人包養網都在參加演出,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包養網項可觀的收入。”赤牛坬村村民高振才說包養妹,村里的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游客也越來越多,大家也都信心十足。

包養網VIP

  圖為“萬鞋墻”。 高慶國 攝

用原長期包養生態實景劇吸引游客的同時,赤牛坬還打造民俗文化展覽館、民俗文化展示演出等,豐富旅游業態,完短期包養善旅游項包養網目,打造旅游品牌。

煤油燈、甕、土布鞋……赤牛坬村民俗文化展覽館里匯集了當包養網地農民所用過包養的電器、農耕用具、衣物等,共有展品50000余件。其中,“萬鞋墻”由13000多雙老布鞋、繡花鞋等堆積而成,每一雙鞋后面都有一個故事。從母親做鞋到穿鞋去農耕、打工、外出等。穿著母親親手做的布鞋長大。又穿著它從鄉下走進城市,都能勾起一段甜蜜或者心酸的回憶。

  圖為窯洞群。 高慶國 攝

此外,該村每年以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為切入點,結合陜北傳統風俗,開展了一系列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使包養價格得旅游內容不斷出新。

赤牛坬村黨支部書記高建茂說,在景區的博物館旁,村里新建了銷售服務站,鼓勵、引導貧困戶和村民銷售紅棗、小米、黃饃饃等獨具地方特色的產品以及創辦農家樂。客流量的不斷增加,使得赤牛坬村的餐飲業、服務業以及游樂行業等衍生產業也不斷的發展和壯大。

佳縣縣委書記劉生勝表示,2017年佳縣旅游綜合收入為17.6包養網億元,2018年為22億元。佳縣今后將以點帶面,逐步形成以赤牛坬為中心,周邊鄉村、甜心花園鄉鎮包養網為輔的大赤牛坬鄉村旅游格局,引領周邊鄉鎮、村莊的民俗文包養網化旅游業快速發展。(完)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