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遼寧2016年堅持精準扶貧 為27.6萬人摘掉“貧困帽”
東北新聞網訊 (記者 韓雪穎) 俗語說“數九寒天,冷在三九”,遼寧進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時段。相較于包養網天氣的寒冷,阜新包養網市蒙古包養網族自治縣包養大巴鎮車新村二組農戶李寶義心里卻是暖暖的,更是喜滋滋的。今年,他家的8棟冷棚葡萄都將陸續進入豐產期,據保守估計一年可獲純收入15萬元以上。而包養網三年前包養,李寶義還是個窮得“叮當響包養網”的貧困戶,是什么“良方”讓李寶義用短短三年時間就甩掉了貧困的“帽子”呢?
車新村是包養阜新市19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李寶義向記者回憶,過去家中15畝山坡地好年景收入6000余元,遇上旱年頭,不僅不掙錢,還得把種子化肥錢搭進去。隨著我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深入開展,車新村根據因戶制宜、一戶一策的原則,結合貧困群眾意愿,確定將發展冷棚葡萄產業作為全村精準脫貧主導產業。借助這樣的“良方”,2014年春季,李寶義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流轉耕地3畝,由企業墊資建設葡萄冷棚2畝。2015年7月,李寶義家的兩個棚在第一個掛果期便凈賺3萬多元,當年就脫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包養網。嘗到“甜頭”后,2015秋季,李寶義又從銀行貸款5萬元,新建葡萄包養冷棚6個。
不單單是李寶義,如今,“葡萄成熟包養之日,貧困戶摘帽之時”的喜人景象在車新村里隨處可見。2016年包養網年底,全村34戶貧困戶、100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銷號”,車新村實現整村脫貧“摘帽”。隨后,阜新市扶貧辦綜合調研科科長、車新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劉立濤開始把電子商務扶貧包養引入車新村,走“互聯網+扶貧”的嶄新道路。
車新村的蛻變,是遼寧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
記者從遼寧省扶貧辦獲悉,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我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緊緊圍繞25萬貧困人口脫貧、500個貧困村銷號的年度目標任務,全年實際脫貧27.6萬人,超額完成10%;貧困村銷號621個,超額完成24%,貧困發生率由3.5%下降至2.3%。
脫貧攻堅“頂層設計”逐步健全。省委、省政府研究出臺了“1+12”脫貧攻堅系列文件,一個主體文件是《中共遼寧省委遼寧省人民政府包養關于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十二個配套文件包包養網括精準識別、精準脫貧、資金管理、考核包養網監督等方面的具體規定;省直相關部門出臺30余件配包養套文件,形成了省級包養網“1+12+30”的脫包養貧攻堅政策體系。各市、縣結合本地實際,也逐級健全了“1+N”包養網脫貧攻堅政策體系。
“五個一批”精準扶貧扎實推進。實施產業扶貧,讓脫貧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全省實施產業扶貧項目4226個,脫貧17.28萬人;實施教育扶貧,努力拔出“窮根”。實行對高中階段建檔立卡貧困包養網戶學生免收學雜費等特惠政策,脫貧1.18萬人;實施健康扶貧,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新農合參保率實現100%,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新農合住院報銷比例普遍提高,脫貧2.86萬人;實施低保兜底扶貧,讓困難群眾“心中有底”。全省農村低保標準由3442包養網元提高到3903元,脫貧4.85萬人;實施危房改造扶貧,讓百姓住上“暖心房”。全省全年完成包養危房改造300包養0包養戶,脫貧1.43萬人。
脫貧攻堅合力進包養網一步增強。一方面,我省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投入,2016年,共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9億元,增長62%。其中,爭取中央財政資金2億元,增長116%;省本級投入4億元,增長15.9%;各市、縣投入3億元,增長173%。另一方面,311個省直幫扶單位共派出干部36495人次指導調研幫扶包養工作。省、市、縣三級派出駐村干部5375名,其中,第一書記1791名,實現了省級貧困村全覆蓋。
今年,我省將圍繞脫貧2包養5萬人、銷號500個包養網貧困村、摘帽5個貧困縣的目標任務,堅持目包養標導向,很抓薄弱環節,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推動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再上新臺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