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影像,給我們帶來鮮活的脫貧故事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S包養網心得門戶

作者:

分類:

從出臺多種精準扶貧舉措,到推出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再到首次就脫貧攻堅開展專項巡視…… 扶貧領包養網域的種種“新動作”,見證著我們打贏這場硬仗的堅定決心和堅實行動。

中國的扶貧不只是中國人的奮斗,更對世界減貧做出巨大貢獻,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作為一個時代的大事,記錄下扶貧攻堅的點滴更是意包養義非凡。為此,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攝影包養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于2017年底共同啟動了“影像見證新時代 聚焦扶貧決勝期2018—2020大型影像跨界駐點調研創作工程”。這一充滿理想情懷的項目在全國選擇了17包養網個省及包養自治區的扶貧點進行調研創作。80多位活躍在一線的攝影家、作家、畫家、民間文藝家和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等領域學者以多種藝術創作、學術包養網調研互動聯合,運用攝影、繪畫、視頻、文字等融媒體手段,進行多元化創作、多角度呈現。                         

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孜熱甫夏提村,村干部庫杜斯·托胡提正在給村民開會。 攝影 陳杰

寧夏,紅寺包養網堡移民村。自治區政包養網府建設揚黃工程引黃河水開發平原荒地160多萬畝,建設許多移民村,把村民從干旱帶搬遷過來,解決了村民的生存和脫貧問題。 攝影 鄔志斌

政府獎勵村民改造危舊房屋,每戶獎勵3.2至3.9萬元,包養保障村民的住房安全。2018年7月16日,寧夏西吉縣村民用挖包養掘機運送建筑材料建房,極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施工安全。 攝影 陳團包養網

寧夏固原市,一片芹菜田里,勞作間隙,收菜包養的婦女們在休息。 攝影 鄔志斌

2018年7月24日,貴州畢節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年豐村同濟醫院駐村幫扶點,前往就醫的村民。 攝影 于文國包養網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縣政府創辦“包養網色達縣職業技能訓練中心”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楊則拉的夢想是畢業后也能做一名唐卡老師。 攝影 賈代騰飛

仁青拉姆,17歲,藏族,西藏昌都市左貢縣悅溪溫泉度假大酒店餐廳服務員。她工作之外最愛去的包養地方是縣城里的歌舞廳,去過最遠的的地方是拉薩。 包養攝影包養 陳榮輝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包養網治州十八洞村。白天,村民們要在地里包養網勞作。駐村工作隊就在晚上進包養網行入戶調查。 攝影 居楊

包養網

2018年8月25日,陜西寶雞市隴縣城關鎮楊家莊村楊秉權工作室一角。楊秉權是木包養鍬疙瘩面具市級非遺包養傳承人。 攝影 張建

廣西百色市田東縣梅林村民在周邊山口尋找網絡信號,他們期望了解外面的世界,盡早脫貧致富。 攝影 傅擁軍

俯瞰山西興縣高家村鎮黑峪口村。黃河興神大橋從這包養里連接陜西包養網神木。黑峪口村歷史悠久,目前包養計劃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 攝影 海洋

河南南陽市淅川縣厚坡鎮,扶貧工作現場會。 攝影 于德水

甘肅隴南市武都區魚龍鎮是武都高山戲的發源地。12歲的楊建鵬,是魚龍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他酷愛高山包養戲,老人看了楊建鵬 的表演,摸著他的頭說,“這娃絕對是頭人的苗子。” 攝影 李舸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回鄉創業的施俊(右二)和母親、妻子、二姐、包養網祖母在家門口合影。施家原本有包養網六口人在外打工。村里旅游火了,他們返回家鄉創業。目前村里實現了互聯網全覆蓋,施包養俊和妻子打算利用網絡平臺做微商,將山里的土特產賣到全國各地。 攝影 居楊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