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月1日電 題:農民魏寶玉的新年禮物
新華社記者長期包養王學濤
在辭舊迎新之際,4包養8歲的莊稼漢魏寶玉花費近4000元為全村70戶常住村民都送去了一份新年禮物——一桶食用油。這在兩年前得花掉他全家一年的收入。
然而,近兩年,他開微店把小米等銷售到了全國,銷售額近10萬元。長期包養互聯網帶來的變化終于讓他做到了自己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魏寶玉家住革命老區山西省武包養鄉縣嶺頭村,這里山大溝深,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寶玉個頭不高包養,身材偏瘦,年輕時也曾常年在包養意思外打工,后因胃病返鄉包養軟體,一家四口靠種7畝地為生,年收入只有四千余元。
日子出現轉機是在2016年冬。當時武鄉成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當包養網地加大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加快農村網絡建設。這一年寶玉買了第一個智能手機,開了微店。為讓網民吃得放心,從2017年4月開始,他上網直播耕包養合約種、鋤草、出穗、收獲等過程。
后來,經過媒體報道后,他成了村里的“網紅”,甚至是武鄉縣實施電商扶貧的代表之一,很多包養網車馬費人喜歡稱呼他“寶玉”。
走進寶玉的農家小院,包養電腦、桌子、貨架、真空包裝機都是當地政府給配備的。一袋袋金黃色的小米散發著包養淡淡米香,寶玉隨手抓起一把遞到記者手中包養網站,“包養網你摸摸,原生態種植的,是不是飽滿圓潤?”
地處包養甜心網太行山深處的嶺頭村空氣清新,原本就有生態優勢包養合約。從2016年開始,長期包養村里提倡農作物生包養態種植,寶玉自包養網家及流轉村民的近20畝土地,全部施上有機肥,好年景能產三四千斤谷子和四千余斤玉米。
“供不應求,根本不愁賣。”寶玉說,以前村民坐等小商小販前來收購,現在通過微商推廣宣傳,農產品很快打開了網上銷路包養網。他還經常幫村里老人們賣山貨。
69歲的賈翠英就是寶玉幫扶的包養妹對象之一。她有兩個女兒,但都在縣城生活。寶玉就幫她賣紅豆、綠豆、黑豆、小米等。提起這些事,老包養網站人連連夸贊:“我們老了弄不了包養管道手機,多虧寶玉幫忙,多少能掙個零花錢。”
“電子商務進農村”已成為中國助農增收脫貧的一把包養價格“金鑰匙”,有效解決了農產品銷售信息不對稱問題。自20短期包養14年國家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以來,已累計支持示范縣1016個,覆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737個。現在,寶玉所在的嶺頭村有百余人開起了微店,現已整村脫貧。
“國家政策包養甜心網好!”寶玉感慨地說,除了設備上包養網的幫扶,他已免費到包養金額縣城參加了七八次培訓。現在武鄉縣商務中心正在對微商、電商進行物流補貼,他算了一下大概能給他補貼4000元。
說到買油送村民的事,寶玉覺得“不值得說,就是感恩。”除了回包養網報鄉親,他想讓村民們明白只要肯吃苦、講誠信,手包養機上也能賺錢致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