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運用大數據識別貧困戶的包養事,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包養興義市駐村干部周包養網軍仍記包養網憶猶新。2017年,經過精準扶貧大數據支撐平臺比對發現,一“貧困戶”信息存在異常,周軍和同事走訪后發現,該“貧困戶”家中有財政供養人員,按照規定如數退回包養了兩萬多元的危房改造款。
“用數據畫像,讓數據說話,假貧困立即就會現出原形。”貴州省大數據局副局長景亞萍說,針對部門數據包養網不通不包養網共享、精準識別難等“痛包養包養點”,貴州建立精準扶貧大數據支撐平臺,打通公安、衛計、教育、人社、住建、民政、水利、國土、工商包養等17個包養部門和單位相關包養網數據,為精準扶貧提供大數據參考。
黔西南州是貴州脫貧攻堅的“硬骨頭”。“通過數據比對貧困戶信息,快速判定該戶是否有小轎車包養、是否有商品房、是否開辦公司等,確保包養網扶貧對象精包養網準。”州扶貧辦總經濟師余澤漱說,已對1925戶“異常戶”進行了核查,清退562戶。
退出去還要扶得好。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大一新生王包養麗說,去年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一家人都在為學費發愁。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條短信,上面寫著:“你屬于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入學包養網時將免收學費,通過‘綠色通道’直接報到包養入學。”燃眉之急解決了,這條短信至今還保留在王麗的手機上。
“不僅教育扶貧包養網更精準,幫扶干部還可以通過平臺找到幫扶對象致貧原因,在此基礎上,引導貧困群眾開展種植養殖、做電商等。包養網”景亞萍說,比如對于系統顯示貧困戶有汽車駕駛證的,可以協調汽運企業來解決其就業問題,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而對于可能因病返貧的,平臺還會實時推送相關信息,方便干部及時掌握情況、主動幫扶。
提起表格、檢查,基層干部曾經抱怨很多,大量時間用在填表上,一些基層干部自稱“表哥包養”。但是,填來填去,一些干部對貧困底數還是不清楚。
云上貴州大包養數據產業發展公司首席技術官秦曉東說,以前,干部需要填寫各類報表報送有關部門,有的涉及多包養個部門數據,且各部門數據更新時間不一、部門間數據不通,一些數據反復填報、多次填報,致使基層干部幫扶時間被大幅壓縮。
“一人更新填包養網報、多人調用共享。只需在大數據精準扶貧手機APP上填寫、更新有關信息,相關部門通過平臺就能查詢和使用,不再重復勞動。”秦曉東說,平臺能進行多維度扶貧數據統計、報表自動生成等,只需點一點按鈕,就能自動生成相應報表。
“干部少填表,群眾少跑腿。”興義市敬南鎮黨委書記劉鵬說,上包養網級檢查也大幅減少,貧困數據不“摸黑”,干部越干越有信心,扶貧的點子也越來越多。全鎮7個貧困村已經出列4個包養網,剩下的3個貧困村今年將全部出列。
貴州省大數據局局長馬寧宇認為,平臺功能的發揮源于打通了部門之間的數據,將原來分別存儲于各部門的小數據變成了大數據,“死”數據變成“活”數據。
“數據維度越多越精準。通過數包養網據動態更新、自動比對,確保貧困戶識別精準、退出精準;通過數據互通共享,動態分析致包養貧原因,幫扶措施能夠‘精確滴灌’、進村入戶;通過自流程化快速準確查詢、掌握有關數據,基層干部文案工作量減少。”馬寧宇說,立足于該平臺,一些地方還運用大數據監管干包養網部工作、評估扶貧資金使用效益,探索“人員‘云上管’、工作‘云上曬’、資金‘留痕跡包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