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要確保丹江口水庫清水安全北送。這里也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一度有貧困人口包養近7萬人。
自2015年9月擔任淅川縣委書記以來,盧捍衛立足縣情實際,扛起“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和“全面小康不落一人”兩大責任,在保水質、促脫貧上抓準抓好結合點,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實現山川增綠、農民致富、產業振興。
守護清水向北流
淅川水好,不少人以養魚為生。但養魚容易影響水質,要護水就不能不治理。盧捍衛上任時,淅川尚有8300個養魚網箱、580家養殖戶。
“網包養網箱得拆,也要努力將漁民損失降到最低。”盧捍衛牽頭確定合理補償方案,同時動員全縣干部幫漁民賣魚,想方設法減少損失。“那幾個月,包養在市場上,我們比漁民吆喝得還歡!”香花鎮黨委書記張自亮說。
包養經過集中整治,600多家養殖場、100多家養殖戶、19條水上餐飲船被取包養網締,380多家污染企業被關停。淅川投入5億元,幫助企業轉產、職工轉業、漁民上岸。淅川還成立專業護水隊伍,在所有鄉鎮建設污水處理廠,完善管網,確保污水包養網處理及時有效。
淅川地處秦巴山片區,有120萬畝極易水土流失的石漠化土地。盧捍衛到任以后,以多元融資、合同造林、吸引社會資金參包養網與等方式,推動全縣每年植樹不少于10萬畝。目前,淅川的森林覆蓋率達45.3%,丹江口庫區森林覆蓋率達53.2%。淅川連續獲評河南省綠化工作先進縣,水土流失面積大大減少。丹江口水庫水質如今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
發展產業促增收
截至2015年底,淅川縣有貧困村140個,貧困人口近7萬人,貧困發生率12.2%,約2萬人需要易地扶貧搬遷。統計顯示,自實施嚴格的水源地保護措施以來,淅川縣傳統發包養網展方式受限,工業產包養網值一路下行。要改變落后面貌,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
經過深入調研,一個“短中長”三線產業相結合的發展思路,在盧捍衛的心中漸趨清晰。短線發展中藥材種植、大閘蟹養殖等“短平快”產業;中線發展軟籽石榴、薄殼核桃、杏李種植等生態經濟林果,確保中期可致富;長線做大做強旅游業,確保長遠可持續發展。
在老城鎮下灣村軟籽石榴基地,村民王文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土地流轉費每年近4000元,就地務工年收入3.6萬元,再加上分紅,“每年僅果園收入就有5萬元。”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王文亮,如今嘗到了增收致富的甜頭,說話間笑容滿面。
除了發展種植養殖業,淅川還建起鄉村旅游示范村36個、農家樂和特色民宿500多家,全縣現有旅游從業人員3萬多人,年接待游客468萬多人次。2020年,全縣旅游業綜合包養效益達1包養網9.3億元。
2020年2月,淅川縣脫貧摘帽。
務實工作暖民心
盧捍衛的一組照片,曾在網上引發網友熱議。
那是2019年8月7日,大石橋、金河、西簧等鄉鎮遭受不同程包養度的洪澇災害。頂著烈日,踩著泥濘的地面,盧捍衛走進大石橋鄉紙坊溝村,察看群眾包養網受災情況,安排部署災后重建。照片上,他背對著鏡頭,濕透的白色襯衫緊緊地貼在后背上。
“盧書記好樣的!包養”“包養網包養網心系群眾,務實為民。”…包養…不少淅川人深受感包養動,自發地在微信群、朋友圈里轉發、點贊。
淅川的許多干部都了解,關乎群眾利包養網益的事,盧捍衛總會放在心上,想方設法解決。他常說,黨員干部要接地氣,保持務實的工作包養作風,真正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
盧捍衛深包養知庫區移民作出了很大犧牲。在盧捍衛的推動下,淅川縣出臺了一系列舉包養措,為庫區移民當好后盾。為幫助庫區移民解決子女就學難題,淅川縣積極創造條件,讓戶口遷往外地的庫區移民子弟可以進入淅川教學條件較好的公立中學包養網,與淅川戶籍學生同包養等收費。淅川還建立起庫區移民文化苑,講述移民包養“舍小家顧大家為國家”的感人故事;建立了庫區移民博物館,保留移民留下的物件,刻下每個移民的姓名包養……一系列舉措陸續實施,讓庫區移民得到包養網了實惠,也留住了人心。
“我們保護生態、脫貧包養網攻堅、改善民生,都是為了包養溫暖淅川百姓的心。”盧捍衛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08日 06 版)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