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鄉甜心寶貝臺包養網村新風尚:千村“村晚”匯好戲連臺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話鄉村新風尚:千村“村晚”匯好戲連臺

“村包養 晚”現場。 王剛 攝

(新春走基層)話鄉村新風尚:千包養 村“村晚”匯好戲連臺

中新網杭州1月18日電(郭其鈺)“小小村晚大舞臺,一村更比一村嗨,一年更比一年精彩……”17日晚,2020年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我們的村晚”主場晚會在杭州臨安板橋鎮上田村文化禮堂開演。這場完全由浙江各地村民自導自演的晚會反映了新時代農村生活風貌,也折射了幾十年來鄉包養網 風文明之變、精神文化之變。

曾經,除夕夜里的包養網 “春晚”是很多人包養網 一年中最豐盛的“包養 精神文化大餐”,引來鄰里鄉親擠在一起萬人空巷觀看。如今,大家聚在一起包養人人登臺包養網演“村晚”。“春晚”到“村晚”,伴隨著億萬中國家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包養 節,也見證了大眾文化從包養 貧乏走向多彩。

“村晚”現場。 王剛 攝

“村晚”現場。 王剛 攝包養

臺上:“鄉土味”“文化味”并存

“村里客廳我規劃,農民也成了藝術家”,這方寧海平調唱的是“美麗鄉村”建設;“他膝蓋不好,王醫生叫他每天‘最多跑一次’”,那方方言小品演的是“最多跑一次”改革……舞蹈、村歌、小品、武術、戲曲,當日來自浙江各地的精彩節目包養 齊聚“村晚”舞臺,為觀眾奉獻了一道充滿“鄉土味”“文化味”的盛宴。

伴著氣勢恢宏的音樂,一場書法武術表演登場了,這是東道主上田村的村民帶來的《文武上田》。演員中,年紀最大的67歲,最小的只有12歲。

上田人自古崇文習武,村里傳承有浙江省級非遺項目“包養網 十八般武藝”,也有許多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書法愛好者。13歲的沈赫學武已包養網 有5年,這次包養 跟著叔叔伯伯一起登臺表演。“很開心,能把我們村的傳統文化展示給大家。”沈赫說。

“我們把垃圾包養網 分類、基層治理、鄉村振興這樣的內容用老百姓看得懂包養 、喜歡看的節目表演出來,這就是我們‘村晚’最大的魅力。”上田村書記潘曙龍說。

“村晚”現場。 王剛 攝

“村晚”現場。 王剛 攝

臺下:“年味”“時代味”兼具

舞臺上,演出的是身邊“民星”;舞臺下,歡鬧的是鄰里鄉親。新春期間,這樣的“盛會”,幾乎在浙江每個村莊里發生。

臨安是浙江文化禮堂發源地,今年春節期間,包養網 該區以“好看、好吃、好玩”為宗旨,打造百姓迎新嘉年華。

走在臨安的鎮街上,可以看到百余名群眾參加民俗展演、文化踩街活動;可以看到頗包養網 具特色風味的迎新年貨節,其中既有非遺項目,又有民宿伴手禮,還有豐富的新農人特色產品;可以看到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為來賓、群眾現場書寫春聯、派送福字。

2018年,浙江發布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明確到2022年實現全省文化禮堂行政村全覆蓋。據統計,2019年該省新建農村文包養網 化禮堂3282家,累計建成14341家。

“依托農村文化禮堂這一草根舞臺,浙江提倡‘農民導、農民演、演農民、農民看’,以‘村晚’為抓手,打通文化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浙江省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說。

包養網

如今,村民們紛紛自行組建文藝團隊,自編自導自演,很多村民“上了舞臺能演戲,卸了戲妝能種地”。

一村又一村 一年又一年

村村有“村晚”,人人當“民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浙江全省“村晚”已舉辦11364場,為千村萬戶的農村百姓獻上一道豐盛的“春節大餐”。

作為鄉村“村晚”的發源地,浙江探索了省、市、縣、鄉鎮(街道)、村五級包養網 聯動舉辦模式,在文藝人才、資金保障、文化服務上提供支持包養 ,形成點面結合、遍地開花的全省鄉村春節聯歡品牌。

在寧波,1282場各具特色的“村晚”正陸續上演。近日,寧波鄞州區與對口援建的吉林延邊自治州和龍市聯合舉辦“喜聯鄞和滿眼春”迎新春文藝晚會,以“脫貧攻堅齊奔小康”為包養 主題,兩包養網 地人民共同打造了一場兼具地方韻味和民族風情的藝術盛宴。

在麗水,“村晚”不僅是一場文藝聯歡,更成為了當地獨具魅力的“文化金名片”。從一枝獨秀的“月山村晚”,到萬人參與,與農產品展銷、全域旅游等相結合的“村晚”,“村晚”在這里唱響了農村好聲音,增添了鄉村振興新動能。

“我們的村晚”在浙包養網 江已連續舉辦5年,一年又一年來,走向了一包養 村又一村包養 。如今包養網 ,萬村競秀、遍地開花的“村晚”,已成為浙江農村最美麗的春節風包養 景。包養 (完)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