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大一包養興安嶺綠色變遷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奮進新包養時代·展品背后包養的故事】

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地方展區內蒙古單元包養合約的一個展柜中,兩張證件格外引人注目:一張是紅色封皮的林業伐木操作證,另一張是綠色封皮的森林資源管護上崗證。

證件的主人,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森工集團根河烏力庫瑪林場護林員耿洪廣。“真沒想包養網車馬費到,我的兩張證件臺灣包養網能在北京參展!這也是我今年收到的最好禮包養一個月價錢物。”耿洪廣激動地說。

從伐木證到管護證,見證了耿洪廣身份的變化,更見證了大興安嶺深處的一段生態佳話。

內蒙古包養管道大興安嶺林區總面包養網積10.67萬平方公里,是我國面積最包養網推薦大、保存最完好的重點國有林區。走進耿洪廣所在的根河烏力庫瑪林場,放眼望去,高大筆直的樟子松、偉岸挺拔的落葉松、包養情婦色彩斑斕的白樺郁郁蔥蔥。這里一畝樹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釋放49千克氧氣,足夠65個人呼吸。

1992年,初中畢業的耿洪廣進入烏力庫瑪林場工作,包養成為標準的“林二代”。2002年,包養意思他接受了包養網隊級、場級、公司級三級崗前包養網教育,順利通過了考試,拿到他一生中的第一個工作證——林業伐木操包養網作證。

包養網“在林區,有了包養網林業伐木操作證才有資格伐木。”耿洪廣回包養憶,每年冬季采伐作業期間,早上5點就要起床,和包養網工友們吃完早餐后背著油鋸去密林深處伐木。餓了,就吃懷里保溫的饅頭、咸菜;渴了,就直接捧起白雪。爬冰臥雪、風餐露宿,伐木工的工作苦累難言。

2015年,本以為會像父親那樣一輩子伐木的耿洪廣,生活迎來巨大變化:黨和國家決定從4月1日起,所有重點包養國有林區停止商業性采伐,轉向封山育林,涵養生態。

耿洪廣永遠記得那一天。3月31日11點,內蒙古大興安嶺森工集團在烏力庫瑪林場舉行了莊嚴的“停伐”儀式。工人們象征性地最后伐倒一棵松樹,然后“掛斧停鋸”,林區結束了長達63年的采伐歷史。一個巨大的日歷式“掛斧停鋸”紀念碑在烏力庫瑪林場永久矗立,左頁是3月包養網31日,右頁是4月1日,寓意著林區翻開新的一頁。

自此,20萬“伐木甜心花園人”轉身成為“看林人”。放下油鋸,耿洪廣得到了人生中第二本工作證——森林資源管護上崗證。

“也有過迷茫,放下斧鋸自己能干什么、能吃飽飯不?”耿洪廣笑稱,現在看來這些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森林旅游、林業碳匯、林下產業發展蒸蒸日上。

當年“掛斧停鋸”的地方,現在被命名為“停伐廣場”,不同年代各包養感情種型號的砍伐運輸機器和生活用品在這里集中展出,成為森工文化露天博物館。這里還建起包養合約了“中國冷極村”“房車營地”“林區風味餐廳”,包養人們慕名而來,只為體驗零下50多攝氏度的極寒、品嘗直徑2米的大火鍋甜心花園煮2包養網00斤羊肉的美味……

視林子為生命,是刻在林區人骨子里的基因。天然短期包養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20年短期包養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面積凈增100女大生包養俱樂部萬公頃,森林蓄積增加3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9.25個百分點,森林資源總量達到開發初期的包養網單次1.47倍。

如今,耿洪廣包養網站每天都在管護區內巡護,進行森林生態質量檢查、野生動植物保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滅火檢查等。呵護這片綠地,成了他的日常……

(本報記者 高平 王瀟)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