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扶貧在線訊 “我在包養做這個事(扶貧工作),這包養網就是我的事。”這是蘇州市虎丘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蔣國良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14年扶貧包養網行程35萬公里,這位老黨員,用心、用情、用智、用力,扎根在脫貧一線,幫助困難群眾包養網出主意干實事,推動扶貧政策措施落地落實。
多年的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讓蔣國良包養深刻感包養受到貧困地區人民生活的疾苦。讓貧困群包養眾都能過上好日子,是他心之所向,亦是包養心之所愿。
蘇州市虎丘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蔣國良。王玉攝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在蔣國良看來,精準扶貧教育必先行,讓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成為社會有用之才,才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在對陜西省定邊縣的支援中,蔣國良多次調研、實地走訪,確定了“醫療與教育先行”的幫扶方案。蘇州市高新區先后投包養網入資金496元萬用于定邊縣人民醫院門診大樓改造、定邊縣婦幼保健院、定邊縣蘇州新區希望小學等項目建設。包養網
在對重慶云陽縣支援中,蔣國良發動引導高新區企業家,多次對云陽教育事業進行捐資。還設立了包養蘇州-云陽捐資助學基金、“喜洋包養網洋助學金”和“蔣國華獎學金”,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云陽教育的發展。
此外,蔣國良還引進包養上海康養機構與重慶云陽職業教育中心聯合成立中包養網日康養人才培訓教育基地,為當地貧困學生提供海外學習及就業機會。有效地幫助當地貧困家庭學生掌握職業技能,實現“一人就業包養網全家脫貧”的愿望。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真抓實干,吹糠見米。憑借多年的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經驗,蔣國良認識到必須先做好調包養網研工作,在充分了解貧困地區老百姓的心里訴求、準確掌握當地貧困癥結的基礎上,才能把脫貧攻堅工作落實到位。
在對貴州銅仁萬山區的支援中,蔣國良多次率隊赴包養當地考察,多方籌措資金,在2014年至2018年,蘇州高新區管委會對萬山區累計捐資約1500萬元左右。2017年,蘇州市高新區印發了《蘇州高新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分工職責實施細則》等扶貧協作文件,加大兩地互訪交流頻繁,促進幫扶項目有力推進。蘇州市高新區慈善總會設立“銅仁市萬山區扶貧基金”,用于支持銅仁市萬山區扶貧事業發展。
在對江蘇泗陽縣對口包養包養網支援中,蔣國良累計帶隊赴泗調研考察300多次,直接投入幫扶資金2包養491萬元,促進幫扶地區由“輸血功能”向“造血功能”轉變。通過村企掛鉤、南北結對等形式,協助20余個經濟薄弱村建立幫扶項目87個,實施幫扶項目35個,在解決“家門口”就業、興辦民生包養網實事、“自選動作”幫扶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高新區的幫扶項目也成為泗陽縣的示范扶貧項目。
在蔣國良眼中,脫貧摘帽不是包養網終點,如何能夠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是他繼扶貧工作之后,又一工作關注點。
在面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改革的問題,因涉及農民切身利益,他帶領隊走村入戶,認真開展調研,要求基層干部耐心、認真地給農民算清“長期賬、進城賬、后路賬”,妥善解決退地農民后顧之憂。
在農業發展上,他提出對農戶退出的土地進行整理包養網、優化,以現有種植業為基礎,包養推進農業適度規模化和差異化經營,在適當培育規模化大田景觀的同時,推進農業精細化生產,促進增產增收。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既是收官,就會期待包養網“完美”。蔣國良和眾多堅包養守在扶貧一線的扶貧干部一樣,作為中國農村發生歷史性轉折的見證者、親歷者和推動者,凝心聚力,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貢包養包養獻包養網包養著自己的力量。(李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