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前,他帶領全村群眾易地搬遷,用了8年時間,將全村14個自然屯220戶1300多人從大山深處搬遷出來,成為廣西乃至全國自發開展易地扶貧安置搬遷第一包養網推薦人;他曾經是只會種玉米的農民,如今是百包養金額色有名的芒果種植專家,出了芒果栽培技術書,用互聯網為鄉親們銷售芒果;他曾經是一名村支書,致富帶頭人,退休后他依然奔波在扶貧一線。對包養俱樂部于廣西田陽縣那坡鎮尚興村老支書莫文珍來說,扶貧是他一輩子的事。
31年前:為了生存勇于放棄
如今的尚興村,一棟棟漂亮的樓房錯落包養有致。然而,31年前莫文珍所在的谷隆屯缺水嚴重,每年旱季村民們都要去包養合約對面山上48米深的巖洞里打地下河水吃。
地少石頭多,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尚包養網興村地處田陽縣南部大石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資源貧乏。全村17個自然屯,275戶人家1391人口分布在怪石磷岣、層巒疊嶂的一座座大石山腳下99個山弄里。全村只有耕地面積213畝,人包養價格ptt均不足0.2畝。
人們常說“為了生存,永不放棄”,但身為村黨支部書包養女人記的莫文珍卻反其道而行之,想別人不敢想、做別人不敢做的事。他提出“為了生存,勇于放棄”的口號鼓勵村民。從1987年開始,尚興村的歷史被莫文珍改寫。莫文珍苦口婆心包養網,說服鄉親們,不等不靠,搬出大石山。
莫文珍召集村里黨員、生產隊長、老族長開會動員,說出打算帶領鄉親們搬遷到山下去的想法,26名黨員中只有6人支持他。他堂叔甚至撂下狠話說:“我看你怎么把人帶出去就怎么把人帶回來。”談話不歡而散,但莫文珍并不包養網ppt孤獨,當時全村275戶中有16戶選擇跟他下山開荒。
無志山壓頭,有志人搬山。在山外弄蕉村租來的450畝荒坡,被莫文珍看作包養網心得寶貝,可以播種希望和未來。他組織群眾包養網推薦修路、修水利、造田造地、發展產業……四五年后,看著莫文珍帶領的一幫人在山下不僅站穩了腳跟,日子還越過越好,山里的村民待不住了,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也陸續搬遷,到2002年全村1300多人全部搬出,形成10個移民搬遷點。這是我國貧困村民自發開展的一次易地扶貧安置搬遷,其時間跨度之長,搬遷人口之多堪稱壯舉。
31年來:給土地帶來金色希望
萬事開頭難。剛下山開荒時種玉米,3年沒賺錢。1991年莫文珍到銀行貸款3600元買來甘蔗種子要改種甘蔗。他父親聽說了這件事,把莫文珍擋在家門外,用手指著他說:包養網ppt包養網“包養情婦你這么大膽,不要命了,包養網你是家里的第一個敗家子。”莫文珍當時連吃飯的錢都沒有,卻將甘蔗種子分給搬下山的6名黨員,拍著胸脯告訴他們說:“你們拿去種,成功了大家有份,失敗了貸款我一個人承擔。”
當年11月份甘蔗豐收,40畝甘蔗長勢喜人,總收入達1.2包養app萬元,扣除還貸的費用,純收入有8000元,這給了莫文珍巨大的信心。此后莫文珍不斷探索新的種植品種,他希望貧瘠的土地能產甜心花園生最大的效益。1993年莫文珍盤算著將種甘蔗改成種芒果。缺乏資金買種苗,他就帶著村民去撿別人丟棄的果核來培育;沒錢買肥料,莫文珍和村民們提著籮筐去撿豬糞、牛糞,甚至到人流量大的碼頭廁所去挑“人工肥”;不懂技術,他去旁聽縣里開辦的農技培訓班,回來再用方言翻譯給村民。連續4年,莫文珍邊做木工邊用賺來的錢自費學習芒果包養網栽培技術。那時候,縣里、鎮上辦的培訓班總包養能看到莫文珍的身影。除此之外,他還到高校里旁聽,站在門口或窗戶外跟著學。功夫不負有心人,4年后村里的5000株芒果樹碩果掛滿枝頭。
果園碩果累累,芒果樹成了“搖錢樹”,村民們因此脫貧致富,從而激發了更多山里人移民出來開荒種地,形成了一種趨勢、一個標桿效應。目前,尚興村芒果種植示范基地已擴大到3200多畝,該村去年僅芒果產業就實現收入近包養網千萬元,全村人均純收入達8520元。莫文珍帶領村民探索的芒果種植和良種培育,促成了田陽乃至百色近130萬畝芒果產業發展壯大,成為當地最大、最富有成效的扶貧產業,他因包養站長此被遠近村民稱贊為“芒果大王”。包養
莫文珍不僅是田陽縣勞動致富的帶頭人包養網,更是科技興農的“領頭雁”。他撰寫的《芒果栽培技術》一書由包養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并發行全國。
31年后:扶貧壯志繼續傳唱
“老牛瘦包養網來角不癟,老漢六十志不衰,為了四化宏圖現,敢與后生賽起來。”這首山歌道出了莫文珍寶刀不老的雄心壯志。
兩年前,67歲的莫文珍將村黨支書包養網的擔子卸下,但他卻更忙了,新一輪扶貧攻堅為他提供了更大舞臺。黨的十九大后,莫文珍主動報名參加了縣里組織的“農民講習所”,他將課堂搬到芒果園里,用方言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包養手把手培訓村民們種植芒果的技術。
莫文珍不僅用自己的故事激勵他人,還經常為果農義務授課、鼓勁。雙達村原位于田陽縣南部山區,全村930人整體搬遷到鳳馬片區。鳳馬片區聯合黨總支副書記、雙達村黨支部書記覃志明說:“聽了老莫的課后,村包養兩委班子很受鼓舞,也打算種芒果,畢竟村里許多人過了50歲,要幫助他們找到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頭塘鎮附近有一片坡地,村里打算成立一個合作社承包下這塊地,發展芒果產業。”
老當益壯是莫文珍的人生寫照。為解決群眾賣果難、低收入問題,2012年,他組織全村果農成立了“七月香芒果合作社”,并自告奮勇擔任社長。從此,莫文珍不辭辛勞,走包養網單次南闖北,了解市場行情,通過互聯網和幾包養十個城市建立了購銷合作關系,“一站式”把全村水果和鄰近包養女人村的水果直接銷往消費區,既方便群眾,又能賣個好價,幾年來僅價格提高部分就使全村每年增收100多萬元。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