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有一種溫暖,叫精準扶貧;包養網有一種責任,叫大學生在行動!進入暑期,河南各高校社會實踐正火熱開展,包養網一批批大學生志愿者利用假期鍛煉自我。而在各式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扶貧,成了眾多高校的共同主題。
讓我們來看看,包養為我省脫貧攻堅工作奉獻青春力量,這群風華正茂的大學生究竟是怎么做的。
見證
致謝扶貧工作者,老人包養網寫四頁感謝詞
“金雞季夏夏意濃,扶貧攻堅旭日升。感謝領導寒舍包養網來,精準扶貧建奇功。”這,是一位老人專門寫給鄭州大學11位扶貧志愿者的感謝詞。
作為河南省脫貧攻堅問包養包養網題整改第三方評估組,近日,鄭州大學11名學子來到河南省翟坡鄉東營村,協助開展調研評估工作,調研結束后,一位老人寫的四頁感謝信打動了他們。
王含河一家是東營村的貧困戶,一包養家三口,只有王含河老人一個勞動力,以包養前只能靠低保勉強度日。
“俺這個屋子呀,過去一下雨就上包養網頭漏下面漫。”老人抹了抹眼角說,“去年七月份下暴雨,縣政協副主席梁國寶專程來到我家,將俺們一家三口接到了村委會住。特別是扶包養貧以后,領導們三天兩頭來看俺,幫俺們把房子改造了,買了兩張新床。地也包了出去,能掙錢了。俺一家三口的生活終于有了保障。”
調研即將結束的時候,王含河從桌子上摸出四頁信紙,顫顫巍巍地遞給調研員,他說:包養網“同志,俺寫的這包養封信一定要交到領導手上,讓領導包養網知道幫扶干部為俺家干的實事,俺是打心眼兒里感謝扶貧小組!”
調研小組的成員注意到,老人一筆一畫寫下的四頁感謝信,共有八首抒情詩,信紙上字字工整清晰,句句情真意切。
堅守
整合校內多方資源,助力村落脫貧發展包養
7月9日傍晚,由包養河南大學援建的開封市曲興鎮雙樓村農民文化廣場上擠滿了村民,男女老少都興致勃勃地欣賞著河大藝術學院“蒲公英”藝術團帶來的精彩演出。事實上,這只是河南大學多單位聯動,共同助力扶貧的一個縮影。河南大學對定點扶貧單位還在教育、醫療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2016年和2017年暑期,先后有三支團隊到達雙樓村,以支教的形式關愛留守兒童。今年,包養網體育學院的支教團隊發揮專業特色,包養網為雙樓村小學采購了籃球、包養網排球、乒乓球包養等體育用品,帶領孩子們體驗專業的體育課堂。
“我認為支教最重要的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孩子們更多接觸外面的世界,激發他們對外界的向往,從而走出現在的生活。”體育學院2015級支教負責人陳澤如包養網此定義自己和伙伴們的支教工作。
其實,多年來,河南大學每年都組織學生扎根農村基層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充分發揮高校知識技術優勢,為鄉村人民謀福利。
暖心
關包養愛留守兒童,助力健康成長
近日,鄭州輕工業學院50余名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志愿者來到滎陽市聶樓村社區,開展結對關愛留守兒童及貧困村民系列志愿服包養務活動。
據了解,該活動由鄭州輕工業學院團委聯合滎陽市婦聯共同開展。
記者在現場看到,志愿者不僅為孩子們帶來無人機、機器人等高科技產品,還為家庭貧困的孩包養子送去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
“志愿者是給我們社區送福音呢!包養網”聶樓村委李書記說,在社區文化中心,志愿們帶領留守兒童做游戲、包養畫面具、跳健身操,通過現場展示、多媒體宣講等形式包養向留守兒童宣傳飲食安全、用電安全、環保等知識。
“大學生應該具備一定包養的社會責任感,所以我包養網想和同學們一起,在志愿服務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志愿者史一軒說。
□記者 王迎節 實習生 胡孟強 劉芊包養網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