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在這么一個有甜心專包養網愛的大師庭,多來勁兒吶!”
走進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區濱河社區居野生老辦事中間——
“生涯在這么一個有愛的大師庭,多來勁兒吶!”
要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聯合起來,研討完美政策辦法,激勵老年人持續發光發燒,充足施展年事較輕的老年人感化,推進志愿者在社區管理中有更多作為。

2021年8月23日至24日,習近平在河北省承德市考核。圖為24日下戰書,習近平在承德市高新區濱河社區考核時,同社區居平易近親熱交通包養網。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春節前夜,在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區濱河社區,居野生老辦事中間前的小廣場非分特別熱烈喜慶。
“往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來我們社區考核,就是在這個小廣場上,與群眾停止了親熱交通。總書記特殊關懷白叟們的暮年生涯,讓大師心里熱烘烘的!”濱河社區擔任人于嵐領包養網著記者穿過小廣場,走進居野生老辦事中間。
屋內正歡躍著。老年年夜學運動室里,隨同一曲《我們的生涯佈滿陽光》,身著金絲紅裙的年夜媽們縱情起舞。“總書記考核后的半年里,社區又有了很多多少變更。叔們姨們個頂個有活氣,近年輕人一點都不差!”于嵐說。
“老年食堂開飯啦!”于嵐指了指一層南方的一間房子。“往年9月新開的,可受白叟們接待了!”
老年食堂內,6張四人餐桌整理得干凈整潔,幾位年夜爺年夜媽正在用餐,不少白叟拎著飯盒,慢吞吞地往里走。一側桌臺上,剛出鍋的菜肴冒著熱氣,紅燒魚塊、青椒炒蛋、白燒蘿卜……八道葷素搭配的菜,加上米飯和面食,豐富誘人。
68歲的張若誠年夜爺,邊打菜邊和記者聊:“家里90多歲的老母親等著呢,給她端歸去。食堂的飯菜好吃、名堂多。”
“女兒聽過一句話,有事必有鬼。”藍玉華目光不變地看著母親。
食堂墻上,逐日更換新的資料的菜單具體標注了早、包養網站午、晚三餐的餐品及價錢,每餐還貼心腸配了低糖、低脂兩款分歧的套包養網單次餐。
“總書記來考核時指出,知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讓老年人能有一個幸福圓滿的暮年,是各級黨委和當局的主要義務。我們摸底后發明,濱河社區60歲以上白叟有1439位,很多白叟的後代不在身邊,‘吃’是最廣泛的‘剛需’。”于嵐說。
往年9月初,濱河社區結合高新區,用3地利間,改革完成了一座老年食堂。食堂采用當局補助、第三方運營的形式。60歲以上白叟遲早飯5元、午飯10元,80歲以上用餐半價,90歲以上不花錢吃。
“試吃頭幾天,我就趕來了。”85歲的郝桂鳳家里就她和老伴兩人,曩昔要本身買菜做飯,耗時吃力。“此刻,我天天早上、午時來食堂吃兩頓,省錢省力還養分,哪哪都便利,太沒挑兒了!”她說。包養網
吃的要順心,住的也要安心。往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曾到居野生老辦事中間觀察適老化改革等項目。現在,擺設在適老化改革展現間的各類裝備,呈現在良多老年人家中。濱河社區已有60多戶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革。
記者找到劉保川年夜爺家時,他正借助行走幫助器停止康復練習。劉年夜爺62歲,患有糖尿病、腦血栓,舉動未便。
“社區幫我裝置了馬桶助力架,送來了助浴椅和行走幫助器。走路不那么費力了,坐著洗澡也穩妥得多。”劉年夜爺告知記者,家里還有一個“保鏢”呢!
往年下半年,社區為20多戶有患病白叟和煢居白叟的家庭配發了監控攝像頭,能主動鎖定并跟蹤拍攝目的,還能用手機停止及時對講。
正聊著,攝像頭“措辭”了:“老頭子,在家還好不?”本來是外出處事的老伴記掛劉年夜爺了。
“小岳,我的眼睛很多多少了!多虧你前兩天專門陪我往病院做檢討。”小廣場上,出門遛彎的張郁馥一眼認出生著志愿者紅馬甲的一位密斯。
“張姨,客套啥!再有需求相助的,您隨時叫我!”那位“紅馬甲”親切地應道。
張郁馥口中的“小岳”,是64歲的岳淑榮,濱河社區老年學雷鋒志愿辦事隊的老年志愿者,社區里出了名的“熱情腸”。常日,她常到87歲的煢居白叟張郁馥家掃除衛包養生、拉拉家常。前陣子,傳聞張郁馥患了眼疾,岳淑榮頓時提出陪著往病院,“那幾天,承德飄年夜雪,地上積雪很深,咋能讓張姨一人坐公交車往?”
如許的“費事事”,岳淑榮習認為常。“兒女在外,我們都是‘空巢白叟’。趁著身材還算結實,為更年長的白叟們供給一些力所能及的輔助,心里很舒坦!”
3年前,社區成立居野生老辦事中間時,岳淑榮和一群身材好、精力健旺的“活氣白叟”聚到一路,組建了志愿辦事隊。
習近平總書記來考核時,見到了5位老年志愿者代表,岳淑榮是此中之一。
“我們對總書記說,做志愿者就是想老有所為,多施展點余熱。”岳淑榮回想,“總書記說我們講得很好,在摸索做好老有所養的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怎么老有所為的題目。”
“親耳聽到總書記的確定,我們高興得將近蹦起來了!”異樣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老年志愿者胡希英對記者說,“我們心氣更高了,事事都愿走在前頭!”
就在習近平總書記考核后的第二天,3位年過六旬的年夜媽找到社區任務職員,請求包養情婦參加志愿辦事隊。不到半年間,辦事隊擴大到58人,大家依據專長,分布在慰勞組、文藝組、家政辦事組等12個小組,天天2名志愿者輪番值班。
“曩昔,總在社區院里看到‘紅馬甲’們忙這忙那,瞧著特有正能量。此刻我也成了一名‘紅馬甲’,感到天天有使不完的勁,孩子說我笑得也多了。”60歲的吳亞紅往年9月剛成為志愿者,就將家里3口年夜缸捐給新開的老年食堂,“給老姐妹們腌酸菜用!”
“總書記說,研討完美政策辦法,激勵老年人持續發光發燒,充足施展年事較輕的老年人感化,推進志愿者在社區管理中有更多作為。”于嵐先容,社區試行的“時光銀行”機制正在不竭完美,銀發志愿者們曾經“儲蓄”了近7000小時的辦事時光,“明天他們辦事他人,往后也有報酬他們辦事。愛,正在我們社區源源不竭地輪迴。”
“楊教員,您再幫我們摳摳細節。”老年年夜學運動室內,59歲的趙鳳云和幾位年夜媽圍在教員楊麗娜身邊,手上比劃著跳舞舉措包養價格。
本年,濱河社區與隔鄰梨花社區結合舉行首屆社區收集春晚,兩個社區的白叟當配角。年夜獨唱、旗袍秀、詩朗讀、平易近樂吹奏……節目單出色紛呈,趙鳳云和老姐妹們連報了3個節目,展現她們在社區老年年夜學進修的“豐富結果”。
“周一、周四練跳舞,周三、周四上聲樂雖然裴毅這次去祁州要徵得岳父岳母的同意,但裴毅卻充滿信心,一點都不難,因為就算岳父和岳母婆婆聽到了他的決定,他課,多充分啊!”趙鳳云退休近10年,前些年忙著帶小外孫,孩子進幼兒園后,她閑得發窘。“年青時就好唱歌舞蹈,惋惜沒空學。此刻老年年夜學課程豐盛,還不花錢,我不得趕忙捉住好機遇?”趙鳳云笑道。
從2018年起,濱河社區創辦了“公益教、不花錢學”的社區老年年夜學,在“身懷特技”的白叟和“盼望進修”的白叟之間架起橋梁,讓兩邊彼此需求、彼此成績。
跳舞班教員楊麗娜曾是國度二級編導。她的專長,被進戶訪問的社區干部仔細捕獲到,記載在信息平臺上。“能教老姐妹們,我特甘願答應,又從頭找回了活氣。我老伴說,音樂一響,我身上啥病都沒了!”說起這事,67包養合約歲的楊麗娜笑容可掬。
走在濱河社區,記者處處感到抵家普通的溫馨:白叟們稱號于嵐這些社區干部“閨女、小子”,于嵐和同事對白叟們則“叔”“姨”“姥姥”地叫得親。人與人之間,沒有生疏,只要笑聲。
“都說當志愿者很辛勞,我看快活更多。”胡希英說,前不久她提著兩袋繁重的包裹往家走,一個生疏小伙自動上前幫了她。小伙沒留名,只留下一句:“您是社區志愿者吧?我認得您。明天我也志愿一把!”
“生涯在這么一個有愛的大師庭,多來勁兒吶!”胡希英說,要不是社區為老年人供給各類平臺,本身也不會過得這么有滋有味。她還特地創作了一首詩,揮灑她的嚮往——
“八十不老,六十還小,我們是一群快活的小伙伴……天天滿眼都是陽光殘暴,讓我們再活上30年!”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