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來了!”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禹越鎮衛生院家庭包養網醫生楊曉東開著“慢病服務”班車,駛入木橋頭村文化禮堂,“嘀嘀”喇叭聲引來等候就診的村包養網民陣陣歡呼。
人群中,64歲的村民包養沈玉南格外激動。20多年來,她包養一直被高血壓、糖尿病困擾著,僅復診配藥每個月就要花800多元。“現在搭上‘慢病服務包養’專車后,吃藥基本不用花錢了。”
“包養網沈阿姨,手機里跟你視包養頻通話的是市里的專家。”楊曉東給沈玉南量好血壓后,掏出手機通過“掌上醫院”APP網絡連線了湖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倪林,進行線上診斷并調整用藥。
如何縮小城鄉差距,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更優質服務?作為包養網浙江省全市域縮小城鄉差距省級試點,湖州市從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需求入手,參照公交運行模式,在2021年11月創新推出“班車”機制,按照共建共享、改革創新、梯次迭代的推進原則,持續供包養給均衡普惠的富民項目、惠民政策和便民包養網服務,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2月15日,湖州發出的慢病服務、優教共享、樂業湖州、快遞活村、未來農場、鄉村暢行包養、才聚基層、清親好水、村游富農、送氣下鄉、千兆進村等11輛“班車”已全部進村入戶,近百萬名“乘客”相繼登“車”,享受到了便利服務。
湖包養網州市衛健委監包養測數據顯示,近年來,慢性病已成為當地群眾最大的疾病負擔,全市共有37.45萬慢病備案人員。“形象地說,班車長是市級職能部門,乘包養網客是慢病備案人員,沿途設了若干站點,如慢病門診統籌基金支付限額提高、慢病‘健康畫像包養’數字包養網化管理、慢病患者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范圍等包養網,讓群眾享受到更精準的服務。”湖州市醫保局局長沈昕耀介紹,“慢病服務”班車發車以來,已為慢病備案患者減輕醫療費用890萬元。
“以前老街上有很多包養網破落的老房子、坑坑洼洼的石板路,因為環境差,年輕人都搬走了。”南潯區善璉鎮黨委書記沈敏勇說,作為“村游富農”班車抵達的站點,該鎮專門繪制了班車“路線圖”,通過推進“微改造、精提升”,打造“湖筆文化”“蠶桑文化”“菜園文化”文旅融合項目,讓小包養鎮景區熱鬧起來,讓村民吃上“旅游飯”。
包養每一輛“班車”上,都有明確的班車長、路線圖、分站點和目的地。“健康畫像”場景應用已覆蓋所有在管慢病患者包養網,27797名慢包養病備案人員享受到新政策;“優教共享”班車上,受援學校受益學生56320人,教師3208人;“樂業包養網湖州”包養網班車推出用包養工崗位2.3萬個,幫助3475名待業人員就業。
“班車運包養網行中,始終堅持改革破冰的邏輯創新,打破慣性思維,推動工作理念、方法、手段的系統重塑。”湖州市委負責包養同志表示,“班車”不勞民傷財、不好包養大喜功,包養網而是在推動共同富裕取得階段性成果上下實實在在的功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