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于2019年4月揭牌成立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 王子謙 攝
中新網海口4月8日電 題:海南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生態質量不斷提升人與自然更加和諧
中新網記者 王子包養app謙
空中垂下的藤蔓郁郁蔥蔥,新生的蕨類植物攀附在桫包養女人欏樹上;山間石縫中,雨林蛙類在悠閑地尋覓食物……當人們踏入遮天蔽日的原始熱帶雨林,便來到了一處天然的物種基因庫,這里是生物多樣性的天堂。
海南省中部地區山高林密,這里有著亞洲熱帶雨林和世界季風常綠闊葉林交錯帶上唯一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是中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包養網站的熱帶雨包養意思林,生態價值彌足珍貴。
海南自2018年4月開始自貿區(港)建設以來,強力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2019年4月1日,海包養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式揭牌成立,標志包養著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揭開新篇章。
今年4月初,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掛牌一周年包養網之際,記者走進海南中部地區,多角度感受公園的建設成果。
圖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邊界處試點安裝的電子圍欄。 王子謙 攝
央地協作 推進國家公園建設
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是海南自貿區建設的戰略定位之一,海南將建設國家公園確定為海南全面深化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改革開放的12個先導性項目之一,作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三大標志之一。
“海南省委、省政府與國家林草局聯合成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統籌推進體制試點,這種中央與省協作強力推進機制是全國首例,也為海南推進體制試點提供了強勁動力。”海南省林業局局長夏斐介紹,海南省林業部門也抓緊著手研究制定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相關政策、辦法、規程等,積極爭取中央、地方加大對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支持力度,加大生態修包養網復力度。
根據規劃,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包養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400平方公里,約占海南島陸域面積的1/7,范圍涉及海南五指山、瓊包養中、白沙、保亭、樂東、東方、昌江、陵水、萬寧9個市縣。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包養網站園具有筑牢海南綠色生態屏障、保護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拯救熱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現路徑的重大意義。”夏斐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范圍之廣,專業性之強,標準設置之高,意味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一項相當復雜的系統性工程。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植包養價格物。 王子謙 攝
大力保護 生態質量不斷提升
即將退休的吊羅山林業局南喜保護站副站長王勇已經在吊羅山工作了42年,包養價格ptt他經歷了從森林采伐到森林巡護保護的轉變,“之前采伐使南喜河水都干涸了,后來保持水土,河水又多了起甜心花園來。”國家公園開始試點后,王勇像年輕人一樣滿懷激情巡護著熱帶雨林,“每天都要帶好干糧兩個人一組進山,平均每人巡護范圍是4000—5000畝。”王勇說,巡護員包養的任務就是防止偷獵者、排除森林火災隱患、監測動植物情況,“希望熱帶雨林得到更好保包養網護,也期待有更多人關注生態環境。”
隨著國家公園加快建設,科技保護水平也在不長期包養斷提包養網ppt升。目前在國家公園正在核心保護區邊界處試點安裝電子圍欄和實時監控設備,既可以對保護動物進行監測包養網,更能夠對人類“入侵者”進行及時發現報警。
除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外,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逐步推行網格化管理,將林地將分成若干個4000畝/塊的林班實時監控,使森林管護責任落實到每個護林員,落實到山頭地塊。并建立包養網管護人員崗位責任欄,設立崗位區域分布圖,管護面積、崗位班號,做到崗位面積全覆蓋。
在更加嚴格的保護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生態質量不斷提升。如今在海南霸王嶺,護林員巡山時常能聽到一聲聲悠長猿鳴聲回蕩在雨林中,這是熱帶雨林的旗艦物種——海南長臂猿的活動信號。
海南長臂猿與人類同屬靈長目,現僅存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內的霸王嶺,由于數量及其稀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同時也被稱為“人類最孤獨的近親”。
“海南長臂猿從最初的7只增加到20多只,最新的監測顯示,已經恢復到30只。”從事海南長臂猿保護30多年的保護區科研人員陳慶告訴記者,目前海南長臂猿數量和種群都呈現增長的良好勢頭。
海南省霸王領森林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元星表示,目前霸王嶺保護區森林覆蓋率為98.59%,森林蓄積量為1801.76萬立方米,兩項數值均呈現增長勢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將成立約50人的專職長臂猿監測隊,同時增加科研人才對長臂猿進行更嚴格保護。”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進行生態移民搬遷,圖為此前搬遷村民的包養網新村莊。 王子謙 攝
如今,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正在逐步將各大保護區相連包養網接形成統一整體,“沒有人為阻隔,森林將連為一體,對海南長臂猿種群繁衍大有好處。”陳慶欣喜的看到,“包養俱樂部以前山腳下放牧的荒坡全部都長出了小樹,長臂猿破碎化的棲息地正在修復,一條動物遷徙通道正在形成中。”
除了海南長臂猿外,海南熱帶雨林中生活著大量野生動植物。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及科研力量加強包養,自2019年4月至今熱帶雨林區域內已經發現了9個植物新種。
全民參與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隨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逐步開展,如何包養一個月價錢實現生態保護和生活保障的統一,是公園面臨的重大課題。
當前,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旁的高峰村包養網生態移民項目正在緊張施工,這里將于年底建成建成59棟2層住宅,迎接來自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內的生態移民。高峰村村民符洪清說,生態搬遷短期包養既保護了熱帶雨林,又能搬出大山,方便孩子上學、老人看病,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他對未來的新生活充滿期待。
根據規劃,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內生態搬遷計劃分兩步走:第一步試點搬遷,2019年9月1日啟動包養白沙縣3個自然村共118戶498人整體搬遷,預計2020年完成;第二步對保護區內剩余8個自然村352戶1387人實施生態搬遷,計劃2021年完成全部470戶1885人生態搬遷。
夏斐介紹,生態搬遷是建立海南熱帶雨包養網車馬費林國家公園的基礎性工作,將安排多個市縣的部分村莊實施生態搬遷工作,把最應該保護的地方保護起來。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包養金額已記錄有野生維管植物3577種,圖為雨林植物。 王子謙 攝
如今,居住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范圍內的群眾,已自覺地投入到雨林的保護之中,學會與自然和諧共存。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社區宣教科負責人周薇介紹,保護區會從周邊社區招聘基層工作人員參與到森林巡護中以增加其經濟收入,同時保護區與周邊村莊合作開展生態養蜂、林下種益智等可持續性農業項目。經過農業推廣和環保宣傳,農民提高經濟收入,也對生態保護有更深的認同感。
夏斐說,海南省將把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成為海南旅游新的超級吸引物,在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內提供優質生態旅游服務包養條件,策劃科普教育、生態體驗、雨林探險、森林康養醫療等旅游項目。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