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旁一畝地拍2200萬
武漢的后湖、沙湖、南湖等幾個比較大的湖周邊,都建滿房子。一些房地產商通過填湖,擴大地產開發面積
包養金額武漢曾經優于水,如今卻憂于水。
號稱包養網車馬費“千湖之城”的武短期包養漢市區內很多湖的命運與沙湖一樣,逐漸被填掉。
武漢市水務局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近30年武漢湖泊面積減少了228.9平方公里,50年來,近100個湖泊人間“蒸發”。楊汊湖、范湖等耳熟能詳的名字僅僅成為帶“湖”字的符號。武漢中心城區建國初期127個湖泊如今僅存38個,仍面臨著繼續被侵蝕的危險。
趙世龍曾是武漢包養網一家媒體的負責人,他一直很關注武漢填湖的現象。
趙世龍認為,武漢近幾年房地產發展迅速。現在人們喜歡依水而居,武漢的后湖、沙湖、南湖等幾個比較大的湖周邊,都建滿房子。一些房地產商通包養網過填湖,擴大地產開發面積。
全國政協委包養網員、武包養漢市人大常委、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包養甜心網李長安曾經研究過武漢湖泊面積變化。李長安對近三十包養女人年來的武漢市衛星遙感數據進行了分析,形象地說明包養網dcard武漢湖泊面積不斷消失和縮小。
2001年11月30日,武漢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包養app,將166個湖泊列入保護名錄。但這并未澆滅武漢的填湖熱情。
1987年時武漢的湖泊面積是370.97平方公里,2001年包養網站是336.50平包養女人方公里,到2013年時,只剩下包養網264.73平方公里。二十多年間,湖泊面包養app積減少近三分之一。
填湖背后是巨大的利益。
根據國土資包養網源部官方網站公示,武漢市今年初出讓的緊鄰沙湖的165號地塊,1.5公頃土地出讓價格是4.95億元,相當于每畝土地2200萬元。
武漢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江城”負責人柯志強說,建國后武包養意思漢填湖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改革開放前,那時填湖的主要目的是造田,“人吃不飽飯,所以向湖要地種糧食。”第二個階段,則是改革開放以后。“城市建設、房地產項目沒有地怎么辦?填湖。”
最嚴條例擋不住填湖
5年包養間消失14平方公里,相比以前,消失速度明顯放緩。雖然速度包養意思放緩,但湖泊仍然在變小
“2009年是武漢湖泊消失的一個拐點。”柯志強介紹,因連年填湖導致市民的意見越來越大。這一年,武漢市政府開始高度重視湖泊保護,湖泊縮小的速度慢了下來。
柯志強說,2009包養網單次年后,武漢市對湖泊保護條例進行多次修訂,一次比一次嚴格。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李長安掌握的衛星遙感數據也支持了柯志強的說法。
根據李長安統計,武漢2009年湖泊面積是278.76平方公里,2013年是264.73平方公里。5年間消失14平方公里,相比以前,消失速度明顯放緩。
雖然速度放緩,但湖泊仍然在變小。
2013年,武漢電視問政現場。柯志強將一個“水域樁”作為禮物,送給了武漢市水務局局長左紹斌。
水域樁,沿著湖岸線栽設,是湖泊與陸地的界碑。
這個本應該保包養網dcard護湖泊的水域樁,卻成了湖泊消失的物證。這個“禮物”屬于郭家湖,是武漢166個被保護的湖泊之一。包養志愿者找到它的時候,地圖上顯示是郭家湖的地方,已成為包養妹一個個臺灣包養網工地。
柯志強包養介包養app紹,這個水域樁躺在一短期包養片雜草叢中,周圍幾公里范圍,已找不到任何水體。
湖呢?志愿者們沿著包養網比較地圖上標注的郭家湖開始尋找。終包養網于沿著新修的公路,找到了一個幾畝包養大的水塘。附近的村民說,這就是郭家湖。
柯志強說,“我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邊上的湖泊變成了工地包養網評價、變成了廠房、變成了馬路,四分五裂的,湖已經沒有了,水域樁還在。”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