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茉莉共一包養網芬芳——江蘇蘇州攜手西藏林周共同發展紀實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光明日報通訊員 姬尊雨

7月7日,蘇州林周綜合檢測能力體系建設培訓班開班。來自西藏林周縣的19名大學生,將在六個月的培訓期內接受專業的理論培訓和實踐指導,并到蘇州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環境檢測中心、食品檢測中心等專業檢測機構跟崗實習,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這次培訓是蘇州智力援藏的一次探索,也為林周縣綜合能包養網力檢測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林周縣位于西藏自治區中包養價格部、拉薩河上游澎波曲流域,平均海拔4200米,包養在江蘇援助拉薩包養價格ptt的四個縣中海拔最高、距離主城最遠。雪域江南一家親,根據中央、江蘇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蘇州市自1995年起派出干部援藏,助力林周于2018年實現脫貧摘帽,2021年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雪域高原上鐫刻下辛勤耕耘、攜手共進的一串串閃亮足跡。

育特色產業,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西藏地區養殖牦牛已有上千年歷史,擁有505萬畝天然草場的林周是拉薩第二牧業大縣。6月29日,記者驅車前往位于林周縣松盤鄉的格桑塘現代農牧業產業示范園。綿延的群山下,成群的黑牦牛散布在綠色的草地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是西藏首個全產業鏈的綜合性農牧示范園區,由江蘇省投入1.5億元計劃外援藏資金建設而成,園區構建起草、牛、肉、奶一體化產業鏈,還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當地民眾就業增收。僅2022年一年就育肥出欄牦牛400頭,收入長期包養近400萬元。

為何要投入如此多的資金和精力建牦牛產業園?項目運營方,林周縣凈土產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援藏干部呂汝弘介紹,當地牧民傳統的牦牛養殖方式較為粗放,存在牦牛“夏飽、秋肥、冬瘦、春死”現象包養網ppt,品質退化問題嚴重。“為讓牧民主動改善牦牛品質,園區提出以‘交換’促品質方式,從牧民手中收購質量欠佳的牦牛進行科學養育、改良飼養,實現短期育肥出欄,同時推廣優良牦牛品種,實現良性循環。”

蘇州援藏工作組移植運營經驗,讓牦牛產量、品質、效益提升,進而成功帶動縣內農牧民轉變養殖方式。“如果說牦牛養殖是‘1.0’,牦牛的傳統肉質產品就是‘2.0’,而牦牛產品的精細化加工就是‘3.0’,可極大地提高牦牛產品的經濟附加值。”包養價格呂汝弘說。

著眼于打造當地特色產業,致富之路越走越寬。2022年6月,江蘇援藏干部還在林周縣籌建了牦牛產業研發和服務中心,用于牦牛制品的精細化生產、加工和銷售。在林周,越來越多特色產業園集聚成型,與之配套包養的林周縣綜合檢測中心將于11月竣工。“綜合檢測中心是西藏首個國有綜合能力檢測體,包養網比較將有效助力林周特色農副產品申報‘兩品一標’,提高包養產業附加包養網值。”林周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援藏干部李旭介紹,該檢測中心集農產品、食品、環境、動物衛生檢測于一體,還能為林周乃至西藏培養一批檢驗人才。

扶專業包養網技能,留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今年3月,林周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包養網、蘇州市立醫院(北區)泌尿外科副主任、蘇州市第16批援藏醫療隊隊長葛包養勁超完成當地首例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患者次日就順利出院;4月,林周包養網ppt縣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蘇州市立醫院(本部)產科醫師諶福霞為一位63歲的女士完成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右側附件切除術,是當地首例婦科微創手術。

在蘇州援藏醫療隊的推動下,2023年林周全民體檢首次由縣醫院、包養故事鄉衛生院等公立醫院系統完成。“我們要培養起當地醫護醫療操作、診療和用藥的能力。”在葛勁超看來,援藏醫療隊更大的作包養網站用在于帶去先進設備和技術理念,包養金額通過“面對面”“一對一”傳包養幫帶提升當地醫務人員業務能力,留包養網下一支甜心寶貝包養網“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臺灣包養網“組團式”支援包養網林周縣人民醫院、拉薩市人民醫院、拉薩市婦幼保健院……28年間,蘇州累計投資7486萬元,援建醫療項目13個。由蘇州援建的林周縣人民醫院門診大樓、供氧設備、蘇拉遠程會診系統相繼投用;強嘎鄉、唐古鄉、松盤鄉等鄉鎮衛生院標準化扎實推進。針對高原地區易出現的健康問題,蘇州援藏醫療隊組織開展“蘇林云診包養留言板”“援藏光明行”等公益醫療活動110余場,受益群眾6萬余人次。

商文旅合作,共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林周縣藏語含義為“天然形成的沃土”,旅游資源豐富。但這些旅游勝地,卻因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不為廣大游客所知曉包養網。如何喚醒“沉睡”的文旅資源?歷屆蘇州援藏干部走訪文保點位、非遺作坊,踏勘文旅路線,包養逐步完善林周地區的旅游基礎設施。

從拉薩市區一路驅車北上,行駛兩個多小時,記者來到林周縣北部海拔最高的唐古鄉。這里有生長著20000多株千包養條件年古柏的熱振國家森林公園、綿延30公里的熱振河谷,被稱為“世外秘境”。

以前,唐古鄉沒有規模化運營的酒店,游客只能露營或借居民宿。2021年4月,在蘇州第9批援藏工作組和林周縣相關部門的共同推動下,總投資2000萬元的唐古包養網心得旅游服務中心投用,吸納十余名本地大學生、農牧民就業創業,酒店項目交由市場化專業團隊運營,林周北部鄉鎮乃至拉北環線的旅游接待能力獲得極大提升。

“接過前一批干部的接力棒,第10批援藏工作組正全力推進唐古旅游小鎮建設,將餐飲、住宿、民俗風情和國家級非遺‘熱振曲卓’歌舞結合起來,以文塑旅包養、以旅彰文。”林周縣文旅局副局長、援藏干部邵偉介紹,2022年,唐古鄉接待游客突破1萬人次,旅游凈收入200余萬元。

“以前的援藏是搞基建、修橋鋪路,現在是智力援藏,幫助當地建立‘自我造包養網站血’系包養甜心網統。”林周縣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縣長,蘇州第10批援藏工作組組長肖軍表示包養妹,每名蘇州援藏干部的心愿都是相同的——希望林周能夠和蘇州一起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肩并肩、齊步走,讓雪域高原的格桑花與江南水鄉的茉莉花共吐芬芳。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