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一包養網站比較來了看病的大專家——中國志愿醫生赴貴州開展義診行動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您今天藥吃了沒得?每天早上7點必須把降壓藥吃了。”

“平時吃的藥拿來給我看看。”

“您去左邊第包養合約一位醫生那里測下血糖。”

……

7月12日一早,貴州省晴隆縣騰龍街道大興田社區包養網評價安置點的衛生室外人頭攢動,由北京凌鋒公益基金會聯合中國志愿醫生團隊發起的“康復健康小屋暨中國志愿醫生行動·2023貴州站”在這里拉開序幕。長長的辦公桌拼接成就診臺,“康復醫學及理療科”“普通外科”“老年病或呼吸病”等每個桌簽都代表一個科室,前來就醫的當地群眾一大早就在衛生室門口排起長隊……

這天,由來自全國多地的十幾位醫生組成的貴州行動二隊在大興田社區,身著帶有中國志愿醫生標識的白色短袖并肩而坐,從早上8點一直坐診到中午1包養網2點。

“這次義診我們組織神經科、康復科、內科、呼吸科等10多個專業領域的醫生,不僅能為貴州脫貧地區的老百姓解決一些實際的健康問題,也是對我們捐建的康復健康小屋進行跟蹤,此外也為更好整合省、市、縣各級醫院資源,為鄉村帶來可持續的包養網推薦醫療服務。”中國志愿醫生發起人、北京凌鋒公益基金會終身名譽會長凌鋒教授告訴記者。

頂著炎炎烈日,義診從7月12日持續到7月14日,五個小分包養女人隊的志愿醫生分頭奔波于晴隆縣、望謨縣、關嶺縣等13個縣(市)的18個村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計義診1920人次。

志愿醫生問診在鄉村

7月12日下午的義診還沒開始,在織金縣惠民街道易地搬遷安置小區的衛生服務中心里,人頭攢動。

“以前總覺得我身體挺好,沒啥大問題,現在歲數大了,時不時頭暈,醫生讓我多注意觀察血壓變化,好在現在搬到安置小區,下樓就能到衛生室,隔三差五就來測一下血壓。”70歲的張懷強是惠民街道的搬遷群眾,從山里搬出來后,不僅孫女上學方便了不少,自己有個頭痛腦熱,看病也方便多了。

“當志愿醫生確定到織金縣的行程后,我們通過政府下發義診通知,統計群眾的病癥種類以匹配相對應的醫生,為針對性解決群眾看病問題做包養網推薦好準包養情婦備。”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肖杰告訴記者,“惠民街道安置小區約有近3.4萬名搬遷群眾,包養我們衛生服務中心配備了近50名醫護人員,除了這次協助志愿醫生義診,平時我們也組織大家線上學習志愿醫生的視頻課程,這對基層醫護人員的診療技術提升有很大幫助。”

據了解,“中國志愿醫生”團隊已經組建6年。2017年,時任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凌鋒與胡大一教授攜手發起成立中國志愿醫生隊伍,旨在通過“調研、解決、帶回、培訓、聯絡”,深包養app入貧困地區開展專家義診、教學查房、病例討論、基包養妹層適宜技術培訓、學科對口長期援助等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為當地組建一支“走不了的醫療隊”。如今,全國已有6000余名醫務工作者加入中國志愿醫生團隊。這些具備豐富臨床經驗、各個醫學領域的資深大夫定期組織起來,下沉基層,為脫貧群眾義務提供診療服務。

7月13日下午,晴隆縣茶馬鎮坪寨村室外義診點,頂著驕陽烈日,參與義診的10位志愿醫生早已汗流浹背。

“您這傷口已經嚴重感染,得趕緊住院,再不進行治療極有可能導致骨髓炎,嚴重點甚至會出現癱瘓的危險。快給我一些消毒碘伏和紗布,趕緊聯系省醫院楊院長,盡快安排老人住院治療,姓名、電話、住址信息全部留好,馬上跟進落實。”在坪寨村義診點,來自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外科醫生賴智文在接診一位70多歲老人時,發現老人腿部傷口已經呈現深黑色包養網,且伴隨惡臭,便立刻進行清洗并與有關醫院聯系安排住院救治。

“您母親的腫瘤已經很大了,要趕緊手術,現在吃飯吞咽都很困難,手術做完后應該是可以完全康復的。”7月14日上午,在望謨縣平郎新區衛生室外,頸部腫瘤比面部還要大的楊妮大娘在人群中格外顯眼,凌鋒教授現場撥通楊妮小兒子包養網的電話,溝通、安排治療方案。“我們剛跟省醫院領導溝通過,醫保可以報銷70%的費用,要是另外30%有困難的話,看看基金會能不能解決部分費用,你們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活動現場除了50余名來自全國三甲醫院主任包養、副主任醫師組成的5支義診小隊,為了解決鄉村高齡老人、慢性病患者、殘疾人群等“看病難”的問題,中國志愿醫生團隊還利用“修正健康”APP建立線上問診公益群,包養留言板通過醫生免費問診和慢性疾病管理服務,解決邊遠地區群眾的問診需求。

北京凌鋒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程宏表示,希望通過中國志愿醫生團隊的努力,讓每一位困難群眾都能及時得到幫助,讓每一個微小的行動匯聚成強大的力量。

“兩病中康”解決看病難題

通過多次義診,中國志愿醫生已對“高包養網血壓”“糖尿病”這兩類慢性病在農村的發病率有了基本了解。“管控住這兩點就能控制住70%以上的疾病。”凌鋒說。

“雙手交叉,兩腿彎曲,身體前傾,慢慢站起來……用好康復器材,胳膊輕松些,慢慢就可以活動了。”44歲的望謨縣平郎新區搬遷群眾馬金貴(化名),前些年因為腦梗導致身包養網體偏癱,近幾年一直在家中休養。在得到陜西安康市中心醫院康復科專家陳國旗診治后,他原本無法動彈的胳膊已可以緩慢伸展。陳國旗一邊進行康復訓練,一邊還不忘給觀摩的村醫黃昌林講解康復訓練的手法和技巧。

“在解決鄉村群眾的健康問題方面,我們以‘兩病中康包養網’為切入點,‘兩病’就是糖尿病和高血壓,‘中’和包養女人‘康’是指中醫包養網知識和康復治療技術。從這四個方面入手,能包養妹解決鄉村地區70%以上疾病的治療問題,防患于未然應該是健全和完善鄉村醫療體系建設的主要抓手。”凌鋒向記者介紹。

目前,康復治療已成為凌鋒教授和公益基金會關注的重點包養網推薦方向之一。自2021年以來,為避免村民因病返貧致貧,讓需要康復的村民得到及時治療,北京凌鋒公益基金會在脫貧村,特別是易地搬遷安置點,依托村級衛生室,捐建“康復健康小屋”,提供康復器材設備、培訓當地村醫隊伍,確保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包養網單次受到康復治療服務。

“康復健康小屋大概30平方米左右,有常用康復器材及診療設備,能夠滿足簡單的慢性病防治需求,方便村民就近治療。”凌鋒告訴記者,“基金會計劃主要把小屋投放在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鄉村,所選村莊必須滿足村里人口不低于1000人、配有2名村醫的要求。符合這些基礎標準,康復健康小屋才能建得起、用得上,這個計劃才有可落地性。”

經過兩年多實踐包養網單次探索,北京凌鋒公益基金會結合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力量,目前已在貴州、江西、河北、黑龍江、河南等13個省的230個鄉村捐建了230個康復健康小屋。同時,中國志愿醫生的足跡已遍及200多個脫貧縣,直接診療服務3萬多人次,免費手術百余次,培訓村醫1萬多人,建立192個工作站;通過對村醫進行康復技術指導,總受益村民達12萬余人次。

希望建立村醫服務長效機制

7月14日,也是望謨縣平郎新區衛生室義診的最包養app后一天,一位坐著電動輪椅來義診點的老大爺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原來,今年已經72歲的楊昌美,是參加過抗美援越戰斗的工程兵,負責戰場上的工程勘測,雙腿患有嚴重的風濕關節病。雖然退伍后回貴州做過關節融合手術,但右腿無法正常行走,自此便坐上了輪椅。

“其實術后如果做好康復訓練,是完全有可能恢復走路功能的,但楊昌美的術后訓練并不好,時間一長,甜心寶貝包養網腿部功能逐漸萎縮,失去行動能力。”來自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骨科專家馬立武,一邊反復查看楊昌美的X光片,一邊和當地村醫王小虎交代,“以包養網車馬費后用好康復器材,是包養價格ptt能夠緩解腿部僵硬的,再配合一些針灸理療,甚至不排除以后能正常行走。”

顯然,要想打造一支過硬的村醫隊伍,不僅需要常態化的培訓,更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

包養價格ptt

“康復小屋有些設施村醫并不是全部都會用。”

“平時病人較多,村醫抽不出時間做康復治療。”

“部分村醫并不重視健康小屋,并且群眾也不知道。”

“部分村醫在接受完培訓后,考入市里待遇更好的醫院,村里留不住人才。”

……

在義診期間的最后一晚,五支小分隊匯合在一起召開總結會,大家一致談到了包養包養網前康復健康小屋、村醫隊伍面臨的實際問題。

“因為包養甜心網健康小屋的設施器材都是公益捐助的,所以我們不收取任何費用,村醫也沒有任何收入。”當被問及健康小屋是否收取費用時,望謨縣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回答說,目前絕大多數地方對健康小屋實行免費診療。

“歸根結底,我認為是村醫的激勵包養行情機制問題,康復健康小屋我們是公益捐贈,但村醫的診療工作應該收取一定的費用,最好能納入醫保報銷,這樣既不增加群眾負擔,又能激勵村醫去學好、用好康復健康小屋的設施器材,真正能幫助有需要的老百姓。”凌鋒表示,“只有幫助各地打造一支過硬的村醫隊伍,建立‘縣招、鎮管、村用’的村醫隊伍制度,才能落實好三級醫院優質資源下沉到最基層,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的構想,從而惠及更多百姓。”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