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間,拖拉機隆隆作響。拖拉機上,駕駛員一絲不茍操作。這是非洲國家貝寧中部城市帕拉庫“美麗城村”的工作場景。“我們祖祖輩輩以種棉包養網花為生。自從用上拖拉機,以前3天的農活現在半天包養網單次就能干完。”25歲的拖拉包養網機手伊薩·納霍姆說。
“美麗城村”是中國援貝寧棉花技術援助項目組的駐地。中包養站長貝棉長期包養花技術合作項目始包養于2013年,通過開展棉花良種選育、種植技術示范、農機技術培訓以及農機設備援助等工作,促進貝寧棉花生產提質升級,幫助當地包養農民脫貧包養網致富。截至目前,項目已累計完成14次培訓,培訓學員500多包養留言板人次,覆蓋貝寧多個地區。
今年5月,納霍姆和另外34名學員參包養網加了2022年度中貝棉花農機技術第一期培訓班。在理論和實踐包養故事課上,他們系統學習了農機基礎知識,并熟練掌握了拖拉機、播種機、脫絨機等農機操作要領及日常維修維護技術。“我們包養網全都通過了考試,援助項目還給村里添置包養管道了新的農機設備。”中國專家的細致耐包養網dcard心讓納霍姆印象深刻。
對比村里農業生產模式與往日的不同,納霍姆連連感嘆:“以前,村民們大多采取自給自足的耕種模式,活干包養情婦得不少,棉花單產卻不高。”通過加入項目組負責的棉花種植示范合作社,貝寧多地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包養網化。
“農戶們在中國專家的指導下,不斷優包養網車馬費化犁地、包養站長播種等技術,棉花產量大幅提升。”納霍姆笑呵呵地說:“村民們收入漲了好幾倍,日子越過越好。尤其是一些農業技術員,不僅多次擴建包養網比較了自家房屋,還購置了屬于包養價格自己包養意思的農機具。”包養故事
同樣在培訓班上收獲滿滿的還有26歲的當地人森比亞·貝拿賓,他自豪地說:“因為我們能幫村里快速種棉、收棉,現在村民們都叫我們‘棉花超人’。”
中國援貝包養網寧棉花技術援助項目組組長首小勇介紹,為培訓當包養感情地農業人才,項目組除了每年舉辦農機技術培訓班,還與駐地附近的奇卡農業職業技術學校合作,吸納該校畢業班學生到棉花基地實習。中國專家們也借此推廣棉花特色種包養條件植項目,提升貝寧農民的農業機械包養化意識和農機使用水平。
貝寧是非洲重要產棉國,去年全國棉產量達80萬噸。“我們將繼續加大棉花技術援助力度,進一步降低當地棉農勞動強度,提高生產率、增加當地收入,助力貝寧早日實現農業現代化。”首小勇說。
中貝在棉花種植領域的合作成果豐碩。貝寧棉花研包養網究院代表西拿表示短期包養,在貝中農業專家的通力合作下,明年貝寧全國有望實現產棉100萬噸的目標。貝寧農牧漁業部技術顧問巴剛表包養示,中國援貝寧棉花技術援助項目是貝寧農業現代化的重包養網要包養推動力,“非常感謝中國農業專家的辛苦付出”。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