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保險”送保障 中國五礦用金融幫扶為鄉村振興提供一包養經驗助力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21年7月,在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大力支持下,中國五礦所屬五礦期貨支付297.5萬元保費,為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2包養482戶膠農的7萬畝種植膠(折成干膠3500噸)購買價格保險,開展了天然橡膠“期貨+保險”試點項目。近日該項目成功完成了保險賠付,賠付金額381.5萬元,總賠付率為116.58%。這是中國五礦在鄉村振興之路上接續開展金融幫扶的一個縮影,“期貨+保險”這一金融幫扶模式正在為越來越多的農戶和合作社送去“定心丸”。

中國包養網五礦近年來充分利用金融主業優勢,以五礦期貨這一專業公司為平臺,連續五年包養app開展“期貨+包養感情保險”這一創新業務模式,累計覆蓋11個省份10余個縣,111.3萬余畝次種植面積、23.6萬頭生豬、11.7萬余戶次農戶,共實現賠付4554.2萬包養網車馬費元。今年中國五礦所屬五礦期貨“期貨+保險”金融幫扶項目已立項11個,項目共惠及新疆、甘肅、陜西、河南、重慶、貴州、云南、海南等地區共計10個縣的約40000余戶農戶、60余個合作社,預計覆蓋天然橡膠、棉花、蘋果、豆粕、生豬等品種,種植面積約32.21萬畝、折合現貨規模約2.23萬噸、生豬約16.02萬頭(其中豆粕飼料折合生豬約13.9萬頭)。包養網ppt運用“期貨+保險”這一金融幫扶創新模式,中國五礦正源源不斷地為鄉村包養網比較振興送去保障和助力。

彩云之南唱響金融扶貧之歌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中國五礦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使更多農村居民勤勞致富”作為“辦實事”“做好事”的重點方向。2017年,在中國證監會、期貨交易所金包養價格ptt融精準扶貧政策的指引下,中國五礦所屬五礦期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面向膠農試點開展了“期貨+保險”金融扶貧項目。

一做就是五年。2017年當年,“期貨+保險”這一幫扶模式就為膠農挽回因橡膠價格下跌而導致的經濟包養妹損失233.48萬元。農戶也從一開始的不了解,到如今的連續兩年積極參保、投保,主動自繳保費。自繳保費比例逐年上升,2021年膠農自繳保費比例已是總保費的9.09%,為29.75萬元,為“期貨+保險”項目可持續運行奠定基礎。

保險托底給膠農帶來了穩定的預期,也慢慢地把曾經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從一線城市拉回了家鄉。西盟縣力所鄉王雅村村民巖龍是個80后,過去幾年一直在深圳闖蕩。如今他選擇回到家鄉,接手管理家里的橡膠樹,安心包養做起了膠農,這樣也可以照料年邁多病的父母。“我算過一筆賬,即使現在橡膠價格十分低迷,家里的橡膠要是管理好了,家里面每個月也能有兩到三千元的收入,再加上有保險賠付,里外算下來,要比外出包養打工要更劃算,還能顧家!”巖龍說。

據西盟縣茶特中心負責人魏志平透露,2021年西盟縣橡膠返割率比去年同期提升了近3個百分點,西盟縣重新煥發出了蓬勃生機。

阿瓦民族再唱新歌,彩云之南也結滿了“期貨+保險”的累累碩果。截至2021年10月,五礦期貨已在云南多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持續開展13個“期貨+保險”項目,涉及天然橡膠、白糖、玉米、豆粕、生豬包養網等多個期短期包養貨品種,累計幫扶約37包養網000戶次農戶,總賠付金額達2465.33萬元。

創新模式實現農戶、企業和產業“三方共贏”

“期貨+保險”這一創新的金融幫扶模式,就是有效利用期包養網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風險對沖功能,給農戶的種養殖上一道保險,保障農戶種養殖的穩定收益預期。這其中有兩個核心因素,一個是投保的保費從哪里來,另一個是保險的理賠資金從哪里賺。

沒有保費,一切都是紙上談兵。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促進共同富裕,中國五礦所屬五礦期貨優先考慮脫貧戶作為服務主體。為了不增加農戶包養網負擔,公司上下拓寬思路,想方設法幫助農戶解決保費來源問題。通過金融合作的方式,中國五礦所屬五礦期貨以“期貨+保險”項目為平臺對接多方機構資源,創新包養性地引入當地政府、期貨交易所、證券交易所、包養合約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行業協會以及實體經濟上下游龍頭企業等多方共同參與。同時,包養引入發達地區政府財政幫扶資金、援助資金,合包養合約力解決了保費難題,建立了以農戶為中心、多方機構互為補充、合作共擔的高效溝通協作機制。

一頭的保費解決了,另一頭的保險賠付資金,則由五礦期貨發揮在期貨領域的專業能力,開發期貨品種場外期權工具等金融衍生品工具,將價格下跌風險通過包養網期貨交易所(公司與多家期貨交易所在“期貨+保險”項目多年保持合作)的期貨包養一個月價錢合約分散出去。保險公司向期包養網貨公司購買再保險以對沖該保險,就產生了保險賠付資金。

模式逐步成熟,不僅保障了農戶收入,使金融企業以新的形式集合和分散風險,還有效補充了傳統農業的補貼模式,使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不會因價格的不確定因素而受到沖擊,真正實現農戶、企業和產業的“三方共贏”。而且,與以往的輸血式扶貧相比,該模式通過增強農民種植內生動力、盤活農業生產要素等方式,能夠有效激活當地的造血機制。

爭做鄉村振興中的金融保障“主力軍”

2021年運作的“期貨+保險”項目中,中國五礦繼續開展保費幫扶,撥付121.91萬元作為保費補貼,重點在國家鄉包養網比較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云南省鎮雄縣、貴州省沿河縣支持脫包養網ppt貧戶參保,實現了體系內實體企包養站長業、券商、期貨共同發力,齊心幫扶的協同工作模式,高效推進項目落地國家重包養點幫扶地區,切實落實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央企的社會責任。

在各方大力支持下,五礦期貨在新疆、甘肅、陜西、河南、重慶、貴州、云南、海南等多個脫貧地區,開展了天然橡膠、棉花、包養網蘋果、豆粕、生豬等“期貨+保險”包養條件項目。截至2021年10月,年度累計專包養業性扶貧支出(保費)889.95萬元,4萬余農戶從中受益包養網VIP

中國五礦將繼續發揮自身專業優勢,以“期貨+保險”為重要抓手,當好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實踐者”,繼續續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