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5月14日11時02分訊(通訊員 文梅何元)“哞哞……”幾聲牛叫聲包養,讓清晨的村莊頓時熱鬧了起來。2017年4月包養22日,重慶市酉陽自治縣麻旺鎮亮埡村3組的包養網田宗富一大包養網早就起了床,吃完早飯后,趕著15頭牛到山坡放養。2015年就開始搞起養牛的他,靠當地政府補貼,由最初7頭發展到如今15頭。“今年年底賣掉4頭牛,收入接近2萬元,再算上一年賣2000斤谷子,包養今年就能甩掉貧困帽了。”田宗富包養網說,如今政策好了,全村都發展起了產業。
針對亮埡村2017年要完成35戶、85人的整村脫貧目標,如何限時完成脫貧任務?成了亮埡村頭等大事。為確保2017年年底整村如期脫貧,亮埡村村支部書記冉光興給出了答案。
“全村10個組,有6個組不通公路涉及里程17公里,群眾生包養網產生活主要靠肩挑背磨,基礎設施完善是整村脫貧的關鍵。”冉光興坦言道包養,他明白要想富,先修包養路的道理。
據冉光興介紹,為了加快推進整村脫貧,讓村民早日脫貧致富,亮埡村正大力修路。村里將新建亮埡村通組公路共11公里,新建400平米公共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150平米,并完善配套設施,硬化入戶便民路12.5千米,新修麻旺鎮亮埡村9組至酉水河鎮大地村公路2.5公里,新建麻旺鎮亮埡村委會經1組連接紅沙嶺公路5公里。“這些路既是扶貧路,又是產業路,更是村民們的致富路。”冉光興說,目前亮埡村基礎設施部分項目開始動工了,預計2017包養網年年底全面完工。
要致富,產業發展是條路
筆者見到冉景元時,他正在包養網花椒地里忙碌著,和工人們一道在花椒地里除草,他說,能有120多畝的花椒基地,全靠鎮村干部幫扶,給予相關產業包養扶持資金和技術培訓,據了解包養,亮埡村1組的冉景元是2014年的建包養卡貧困戶,家里9人,5個學生包養,因學包養導致貧困。針對冉景元家情況,該鎮村鎮兩級干部主動幫他找出路,謀發展,結合他家實際發展起了花椒產業。“去年初投產50畝,帶來了8萬元收入,照這樣發展下去,今年脫貧不成問題包養網。”冉景元告訴筆者。52歲的白俊成是該花椒地里務工人員之一,是亮埡村低保戶,“我工作就是負責除草,打藥,采摘,一天有60元工資,年紀大了,又有中風偏癱包養網,在家務工挺好的。”白俊成笑著說道。像白俊成一樣在花椒地里務工的有10幾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在家就業同時,照顧了家里人。據冉光興介紹,亮埡村還盛產包養蜂蜜,有20戶養蜂,2016年全村賣蜂糖收包養入達20萬元,由于產量高,發展前景好,2017年全村發包養網展到了200多桶蜂蜜,全村還有生豬13包養00包養頭,牛120頭。
要摘帽,因戶施策見實效
“為提高群眾對脫貧包養網攻堅的知曉率和認知度,確保我村精準扶貧相關政策落實到位,我們將做好扶貧工作惠民政策宣傳,解決好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冉光興告訴筆者,據了解,亮埡村基礎實施包養網匱乏,6個組不通公路,種養殖業以傳統業為主,仍然保持著自給自足的“田保肚、土致富、喂豬過年,養包養網雞找油鹽錢”的落后生產生活方式。要摘掉“貧困帽”,改變落后面貌,需要幫扶有成效,因戶包養網施策辟出扶貧路和產業路,用實實在在的辦法,提高群包養網眾對扶貧工作的滿意度,確保真脫貧、不返貧,讓貧困群眾真正享受到扶貧的實惠,冉光興表示。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