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甜心寶貝S包養網風贛南來 “多維度”服務“培育式”激勵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中國網/中國扶貧在線訊 日前,一場“迎新年、慶元旦”手工活動在贛州市贛縣區光彩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行,志愿者走進實踐站指導孩子們做手工,營造出社區文明尚禮促成長的濃厚氛圍。

贛縣區光彩社區文明實踐站開展“迎新年,慶元旦”手工包養活動

光彩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是贛州市1715個實踐站之一。截至目前,贛州建成10個縣級實踐中心,453個實踐所,省級以上試點包養縣實踐站實現全覆蓋。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贛州積極探索“一體化”整合、“多維度”服務、“培育式”激勵的新思路新方法,廣泛凝聚人心、培育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

“一體化”整合

“吃飯了!”1月4日中午,在龍南市臨塘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工作人員招呼著大家到所內的孝老食堂吃午飯。簡單的幾個菜,老人們卻吃得很開心。

臨塘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結合本地實際,將理論政策學習、技能培訓、移風易俗宣傳、文體活動、感恩奮進教育等均納入其中,成為該鄉群眾開展活動的“主陣包養地”。

近年來,贛州市委設立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促進中心,將文明實踐列入基層黨建“三化”建設內容,納入村(社區)“兩委”班子考核,作為高質量發展綜合考評內容,構建了市縣鄉村四級書記抓的工作格局。

贛州以“1+N+N”“一站多點多基地”模式,將閑置學校、老舊村部、祠堂等場所規范化打造綜合體,目前建成的實踐站中,極大部分建在人口集中的地方。例如包養,瑞金紅都大道社區依托閑置樓房、老祠堂、小廣場建設包養網實踐站,每天包養有幾十人參加活動;章貢區火燃村依托蘑菇種植扶貧車間建實踐站,今年4月以來吸引游客和學生參觀研學3.6萬人次。 

同時,贛州各地實踐站打破壁壘,合理設置功包養網能分區,推動基層組織、宣傳、統戰、綜治、工青婦等各條塊資源高效流通互動,初現“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包養網合體。

贛州還依托客家新聞網,推動“學習強國”贛州學習包養平臺、客家新聞網融媒體中心與網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兩中心一平臺”融合建設,助推文明新風吹進網絡世界。尋烏縣網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運行后,實現陣地、隊伍、活動和志愿服務管理一體化。如今,尋烏被列為全國“先行示范區”之一,并在全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培訓班上交流經驗。

“多維度”服務

如何提高群眾主動融入新時包養網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的積極性,從而構建更加完善的陣地?這是村“兩委”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為破解這一難題,南康區包養唐江鎮白石村積極探索實踐,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做深做實,讓精神文明建設在基層生根發芽,讓文明之風吹進百姓生活中。

今年70歲的“五保包養戶”劉通遠,以前經常酗包養網酒,二胡手藝也隨之荒廢。后來,他加入實踐站文藝隊伍。如今,每逢村里有表演,都能看到劉通遠拉二胡的身影包養網,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贛州市委將文明實踐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包養鄉村振興、加包養網強和改進社會現代化治理的重要抓手,指導基層陣地開包養網展活動。特別是在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后,贛州各地實踐站開展“課堂式、文藝式、談話式”等宣講活動6200余場。

為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贛州市成立服務巡回指導組和15支志愿服務隊伍,推動市級優質資源包養網下沉,發動社會力量包養參與文明實踐。在站點選址、功能設置、菜單制定等全過程堅持“三問于民”,面向包養網老年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生活困難群眾、婦女、返鄉務工人員等群體開展“全人群、全時段、全方位”服務。

市縣兩級招募理論宣講志愿者,運用采茶戲、山歌、快板等形式開展理論宣講,涌現安遠“屋場夜話”、興國“山歌宣講”、尋烏“百姓名嘴”、瑞金“紅色小導游”等特色宣講品牌。

圍繞學習宣傳《民法典》等政策法規,贛州利用人口普查、“憲法宣傳周”等契機,組織法律志愿者上包養門入戶“以案釋法”,深受群眾歡迎。

同時,全市送戲下鄉1132場,送電影下鄉5.5萬場,培訓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負責人包養和村級文藝骨干3000余人次。依托傳統節日和重要紀念日,贛州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國慶“快閃”、農民豐收節等系列活動,培育主流價值,倡樹文明新風。

“培育式”激勵

一場“夕陽圓夢暖心陪伴”冬至活動結束不久,贛州經開區金東南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們又開始排練社區春晚節目,旨在增進鄰里間的友情、拉近彼此間的距包養網離。

贛州經開區金東南包養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包養展冬至日包餃子活動

金東南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是贛州經開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包養網建設試點之一。近年來,該區堅持以點帶面、以點擴面,積極發揮試點示范作用,加大投入,創造條件全面推進黨的陣地資源整合。

同時,該區積極學習借鑒他山之石,培育品牌,適時組織開展流動現場會和觀摩會,加大評比考核,共同推動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經開區“培育式”激勵的做法,是贛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縮影。

贛州組建市縣鄉微信工作群,上級指示精神、工作提示、每月活動清單等直達鄉鎮一級,實時調度指導各地工作開展。還組織人員赴貴州龍里縣、江蘇賈汪區以及萍鄉、鷹潭、上饒等地學習考察,并分批次到尋烏、瑞金學習互鑒。

贛州各地發揮首創精包養網神,結合實際,創造特色,試點局面百花齊放,掀起比學趕超的文明實踐熱潮——

尋烏縣推進“六有”陣地建包養網設,打造“理響尋烏”“百姓名嘴”“我向國旗報個到”等宣講和活動品牌;瑞金市推動文明實踐“百紅工程”,出臺激勵機制,志愿服務氛圍更加濃厚;

章貢區常態化開展“名系列”“理潤講堂”活動,實現百姓點單、名家接單;

上猶縣提出打造三條“文明實踐示范帶”思路,鼓勵“站站”創特色;

興國縣發放“文明幸福卡”,包養攪動群眾踴躍參與文明實踐;

全南縣推出“五聲工作法”,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談有“笑聲”、走有“送聲”、事有“回聲”

……

此外,贛州還積極推動文明實踐向高校和企業延伸,江西理工大學等6所市直(駐市)高校已掛牌實踐中心,38個企業建設了實踐站。包養網(陳洪明)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