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1978年12月18日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高度評價改革開放,認為改革開放是20世紀中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之一,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之一。習近平說:“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包養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改革開放帶來人類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社會巨變和繁榮進步。
成世界經濟增長最大引擎
經濟實力快速增強。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了中國的生產力,激發了中國人民的創造力,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從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建立經濟特區到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大刀闊斧地改革不適合包養網生產力發展的舊體制,建立開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力促進經濟增長。197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679億元,2017年增加到827122億包養元,按不變包養網價計算增長了3包養3.包養網5倍,年均增長9.5%,平均每8年翻一番,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按名義價計算,增長了224.8倍。1978年到2017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超過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從1.67億美元增長到31399億美元,國家財政收入從1132億元增長到172567億元,年均增長13.8%。197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8%,排在世界第十一位;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12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5.2%,穩居世界第二位。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每年都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中國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萬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達到1.9萬億美元。中國建立了世界級的基礎設施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主要工業品和農產品產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中國目前是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包養網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國家。
躋身全球最具工業競爭力國家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40年前,中國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結構失衡,技術落后,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后。改革開放以來,農業基礎地位不斷鞏固,主要農產品產量快速增長,13億多中國人徹底告別了長期的農產品短缺狀態,糧食產量由1978年的6000多億斤增長到2012年的12245億斤,增長了1倍,年均增長2.1%。工業發展向中高端邁進。40年前,中國工包養網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一般加工制造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工業高速發展,工業發展質量提升。2017年,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12.7%和32.7%。2015-2017年,新能源汽車和工業機器人產量年均分別增長45.5%和53.6%。高鐵、核電等重大裝備競爭力居世界前列。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具工業競爭力的五個國家之一。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40年前,中國服務業主要以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為主,發展滯后。改革開放以來,服務生產生活的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78年的24.6%增長到2017的51.6%,提高了27個百分點。2017年,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比1978年提高30.4個百分點。
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對全球貢獻超1/6
科技實力顯著增強。改革開包養放迎來科技發展的春天。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在經包養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先后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等重大理論論斷,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創新型包養網國家建設。中國科技發展步入快車道,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中國科技人力資源規模快速擴大。1992-2017年,研發人員數量年均增長7.1%。2017年達到621.4萬人,是1991年的6倍,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位。研發經費快速增長,1992-2017年,年均增長20.3%,2017年達到17606億元,是1991年的123倍。中國研發經費總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對全球研發經費投入的貢獻超過六分之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經費與GDP之比)快速提高,2002年突破1%,2014年達到2.02%,2017年提升到2.13%,超過歐盟15國平均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科學論文產出實現快速增長。2016年,國外三大檢索分別收錄中國科研論文32.4萬篇、22.7萬篇和8.6萬篇,數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論文被引用次數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專利質量提升。2017年,中國專利申請數為369.8萬件,專利授權數為183.6萬件,發明專利申請數達138.2萬件,占專利申請數比重為37.4%,發明專利申請量已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
躋身高人類發展水平組國家
人民生活水包養平大幅提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居民收入節節攀升,消費能力不斷增強,消費結構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持續提高。1978-2017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385元增至59660元,扣除價格因素,增長22.8倍,年均實際增長8.5包養%;人均國民總收入從200美元提高到8690美元,超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包養網別從343元、134元增長至6396元、13432元。食品支出比重(恩格爾系數)明顯下降。1978-2017年,城鎮和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由57.5%和67.7%下降到28.6%和31.2%。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從1980年的0.42包養3提高到2017年的0.752,躍升至高人類發展水平國家。在1990年處于低人類發展水平組別的47個國家中,中國是目前唯一躋身高人類發展水平組的國家。耐用消費品不斷升級換代,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手表、自行車和縫紉機升級到冰箱、洗衣機、彩色電視機,又升級到移動電話、計算機、汽車。2017年,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移動電話235部,計算機80.8臺,家用汽車37.5輛;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移動電話246部,計算機29.2臺,家用汽車19.3輛。城鄉居民住房條件顯著改善。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居民住房問題,大力推動城市商品房開發、棚戶區改造和貧困地區危舊房改造項目推進,許多居民家庭告別低矮、破舊、狹小和設施簡陋的住房,遷入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樓房。2017年,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分別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2017年,城鄉居民居住在鋼筋混凝土或磚混材料結構住房的戶比重為93.5%和65.0%,分別比2013年提高1.7和9.3個百分點。
建成世界最大規模職業教育體系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大幅提升,高等包養網包養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1978-2017年,初中毛入學率66.4%提高到103.5%,高中毛入學率從33.6%提高到88.3%,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7%提高到45.7%。2017年,全國幼兒園數量達25.5萬所,比1978年增長55.5%,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79.6%。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連續6年保持在4%以上。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達42557億元。目前全國共有義務教育學校21.9萬所,在校生1.45億人;高中階段教育學校2.46萬所,在校學生3971萬人;高校2913所,在校生規模達3779萬人。國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17年的9.6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5年。中國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
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均值
衛生與健康事業加快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1978-2017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從17萬個增加到98.7萬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從246萬人增加到898萬人。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數快速增加,2003年為21億人次,2006年增加到24.5億人次,2017年躍升到81.8億人次。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1981年的67.8歲提高到2017年的76.7歲,高于72歲的世界平均預期壽命。孕產婦死亡率從1989年的十萬分之包養94.7下降到2017年的十萬分之19.6,嬰兒死亡率從1991年的50.2‰下降到包養2017年的6.8‰,提前達到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所確定的指標要求。適齡兒童國家包養網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90%以上,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降至1%。建成全球最大的法定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平均報告時間縮短到4小時。
拉動世界社保覆蓋率提高11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健全。改革開放以來,適應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要求,包養中國穩步推進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相繼建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1993-201包養網8年,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從8964萬人增加到9.25億,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從7924萬人增加到1.91億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從1100萬人增加到2.3億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從540萬人增加到13億多人,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11.包養網5億人,覆蓋全國82.81%人口。中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拉動世界社保覆蓋率提高11個百分點。中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障水平。自2005年起,連續14包養網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速度加快
城鎮化進程加快。改革開放以來,伴隨工業化進程,中國城鎮化步伐加快。城市數包養網量大幅增加。1978年末,全國城市共有193個。2017年末,全國城市達661個,比1978年末增加468個,增長2.4倍。城市規模急劇擴大。1978-2017年,中國5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從1個增加到16個;300-500萬人口的城市從3個增加到25個;50-300萬人口的城市從60個增加到271個;5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從129個增加到349個。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1978-2017年,中國城鎮常住人口從的1.7億人增加到8.1億人,增加6.4億人,年均增加16包養網4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17.92%提高到58.52%,提高40.6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04個百分點。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速度加快。從2011年末至2017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了7.25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21個百分點。2017年末,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2.35%。
改革開放讓古老的中國煥發出青春的活力,甩掉積貧積弱的帽子,昂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過改革開放,中國告別短缺經包養濟,讓糧票、布票、肉票、魚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業券等百姓生活曾經離不開的票證進入了歷史博物館,讓忍饑挨餓、缺吃少穿、生活困頓這些幾千年來困擾我國人民的問包養網題總體上一去不復返。通過改革開放,中國建立起幼有所育、學有所包養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和諧社會。通過改革開放,中國保持了社會大局長期穩定,成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改革開放一步一步地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開放是中國的關鍵抉擇,是中國興旺發達的鑰匙。
【作者:李云龍,中共中央包養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