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點的快一包養樂事——云南努力讓搬遷群眾安居樂業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新華社昆明11月10日電題:搬遷點的快樂事——云南努力讓搬遷群眾安居樂業

新華社記者楊靜

“‘立足校園,服務師生。’包養感情朋友們,這里是格力小學校園廣播站……”

下午5點過5分,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大興地鎮格力小學,一名傈僳族學生正在校園廣播站播音,悠揚的聲音傳向遠方。

在珠海支教老師的幫助下,該校成立了怒江州包養留言板第一個小學校園廣播站,通過選拔、培訓的方式,讓山里的孩子不再怯生,能夠自由表達。

“放在兩年前,這都是不包養網推薦敢想的事。”格力小學校長吳金鳳說,自己從教21年包養,看著當地教育在一點點改變,尤其最近幾年的變化更加顯著。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圖文互動)(4)搬遷點的快樂事——云南努力讓搬遷群眾安居樂業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大興地鎮維包養感情拉壩珠海社區一景,這里安置了來自109個傈僳族寨子的70包養0多戶群包養行情眾(無人機照片,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加速度源于易地扶貧搬遷。格力小學包養價格位于大興地鎮維拉壩珠海社區,這包養軟體里安置了來包養網比較自109個傈僳族寨子的700多戶群眾。為解決搬遷群眾子女教包養網育問題,在格力集團的援助下,一所現代化的學校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

“現在學生們不僅喜歡校園廣播站,還喜歡踢足球。”吳金鳳說,因為足球場使用頻率過高,兩年來球場損耗過大,目前正在維護修繕,下個月初便能重新投入使用。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圖文互動)(3)搬遷點的快樂事——云南努力讓搬遷群眾安居樂業

云南省怒江州福貢縣匹河鄉托坪村搬遷安置點一景(無人機照片,11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十三五”期間,云南省有近150萬名群眾告別“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地方,搬遷到安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全穩固的住房里。

云南省發改委副主任梁旭東介紹,云南省在安置點配套建設了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很多學生因為易地扶貧搬遷,享受到了更加方便、更高質量的教育,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打下包養網了堅實的基礎包養價格ptt

10歲的周思棋包養網老家在會澤縣老廠鄉,在土墻瓦房包養網的教室里念了3年書。那時的學校連一塊像樣的操場都沒有,學習的科目只包養感情有語文和數學。

“能在這樣的運動場上體育課,我們都很開心。”周思棋說,去年4月,她和家人搬遷到會澤縣城的搬遷安置點,進入到安置點的鐘屏小學。現在回家只需要10分鐘,也開始接觸到英語、科學等教學內容。下課后,還能到標準化包養網評價足球場上奔跑。

“我們教學的軟硬件條件是包養網很好的。”鐘屏小學校長李應宗介紹,第一批學生很多都是搬遷家庭子女,剛開始比較拘謹,經過一包養網年多的學習,很多學生變得愛笑了,學習成績也有了較大提升。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圖文互動)(1)搬遷點的快樂事——云南努力讓搬遷群眾安居樂業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匹河鄉托坪村搬遷安置點的幼兒園(無人機照片,11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目前,全省安置點已包養建成幼兒園95個、中小學校60余所,以滿足包養搬遷家庭學生的就學需求。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遷的孩子有了從未體驗過的快樂,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搬遷后的群眾也有了自己的快樂事。

在怒包養江州福貢縣匹河鄉托坪村搬遷安置點,一些婦女正在扶貧車間縫包養制棒球,包養因為易地扶貧搬遷和東西扶貧協作,她們見到了以前只能在電視上看見的棒球,并成了縫制棒球的能手。

“能在家門口掙到錢,就是最大的快樂。”35歲的和碧花在得知搬遷點設立棒球扶貧車間后,第一時間向村干部報名。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圖文互動)(2)搬遷點的快樂事——云南努力讓搬遷群眾安居樂業

搬遷群眾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匹包養甜心網河鄉托坪村搬遷安置點的扶貧車間縫制棒球(11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曾住在高黎貢山上的和碧花因為家庭貧困,沒有上過一天學。自己曾經輾轉多地務工,經常被克扣工資。

經過培訓后,和碧花成了車間棒球包養管道縫制能手。每天她都是最早來車間,最晚離開。“每天能縫50多個棒球,一個棒球有2.5元的收入。”和碧花說,在家門口務工,不用擔包養感情心被克扣工資,還能照顧上學的孩子,可謂一舉多得。

據介紹,云南在安置點包養建成1200余個扶貧車間,47.64萬搬包養網遷貧困勞動力的技能培訓率達83.6%,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戶均就業1.包養合約7人。

如今,云南省通過“點對點”“干部包戶”等全方位的幫扶措施,讓群眾逐漸適應了搬遷生活,享受到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務。搬遷群眾相信,通過自己的奮斗,一定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