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豫教S包養經驗育基金成立10周年 為6000余名農村教師圓夢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振豫培訓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變得成熟、自信,引領我走上專業成長之路。”來自河南省嵩縣飯坡鎮南莊村小包養學的學員代表劉海普由衷感慨。

10月13日,北京師范大學振豫教育基金十周年總結表彰座談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10年來,北京師范大學振豫教育基金累計培訓6000余名河南鄉村教師,覆蓋河南省十個城市26個國家級貧困縣,填補了農村包班教師培訓的空白,受到參訓教師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好評。

基于需求雪中送炭

“農村小學條件很艱苦,只有一支粉包養網筆、一塊黑板。包養網”作為振豫項目組首席專家,北師大首都基礎教育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梁威一直記得,10年前第一次去河南省沁陽縣焦竹園小學調研時,學校連專門的會議室都沒有,大家只能露天座談。

在與包班教師程玉的座談中,包養項目組發現,學校的每一個教師都要包班教學甚至復式教學,沒有機會和時包養網間參加培訓。

“與城包養市教師、骨干教師相比,這些貧困縣的農村小學包班教師或復式班教師,更加直接和全面地影包養響著孩子的一生,面臨的教育教學問題和困惑也更加突出,項目組開發的全科式培訓課包養程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要,不僅有助于改變他們的教育教學觀包養念,也很好地提高了他們的全科教學技能。”梁威說。

基于這一理念,梁威和包養團隊決定把培訓對包養象定位于農村小學包班及復式班教師,量身定制通識、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美術等多內容、多學科的培訓課程。包養

2007年8月18日,振豫項目組首次培訓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拉開帷幕。來自駐馬店1個省級貧困縣和4個國家級貧困縣(泌包養陽、新蔡、平輿、確山、上蔡)鄉鎮以下的200余名農村小學包班、復包養網式班的教師參加了為期五天的培訓。

此后每一年,項目組都不斷加強回訪、跟蹤和指導,在課程設置上既安排了前瞻性的教育理論培訓,又安排了符合當地現狀的使用一支粉包養網筆、一塊黑板的演示課,調整和豐富農村小包養網學教師培訓模式。2014年的培訓中,項目組又加入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內容和觀摩活動。

正是在不斷改包養進培訓的過程中,項目組發現農村小學存在著突出的留守兒童問題,為此專門在培訓課程中加入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培訓與指導,于2016年7月在鄭州師范學院開展了培訓,并編寫了《留守兒童教育手冊》《把愛帶回家——給留守兒童家長的18條建議》。

“希望通過培訓,能夠調動學員教師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提升校長和教師的管理和教育包養網教學能力,盡可能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梁威說。

十年振豫 見證成長

堅持10年的培訓,改變了6000余名農村教師的專業成長軌跡。

在駐馬店、平頂山,在濟源、洛陽,在包養網許昌、南陽……依托振豫項目,一大批農村教師明確了自身專業發展方向,并將所學用在所教上,包養獲得了成長。如今,許多農村教學點的教師開起了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

“做夢都沒想到,我們這些普通農村小學教師包養網不僅參加了振豫一次培訓,還參加了二次培訓。”程玉感慨萬分,今天的她已經成長為駐馬店市優秀教師。

“從一個小小的鄉村教師成長為平頂山市骨干教師、優秀教師,感謝振豫培訓為我們打開夢想之門。”河南省郟縣黃道鎮西黃道小學教師王少鵬說。

“以前專家包養網給學生上示范課,我在下面那個急啊,恨不得自己替學生把答案說出來。”回憶起半年前培訓的情景,劉海普不好意思地說,但經過培訓,他學會了把學習權利還給學生,學生們在課堂上不再拘謹,而是迫不及待地與教師分享收包養網獲。

他們就是種子,在帶動更多的教師發生改變。

2017年,項目團隊通過與委托方溝通,邀請參與了二次培訓的優秀學員到北京參加三次培訓。目的只有一個,讓更多的教師成長為優秀教師、卓越教師,為農村教育帶來更多的改變。

初心不變 薪火相傳

“振豫農村小學教師培訓項目十年來累計培訓河南省貧困地區農村小學包養教師6000余名,為今后進一步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積累了寶貴經驗,也成包養為大學發揮優勢聯手政府、社會力量共同推動農村教師教育的先鋒與典范。”北師大黨委副書記孫紅培在振豫教育基金十周年總結表彰座談會上說。

河南省教育廳師范處副包養網處長田少輝表示,河南是教育人包養網口大省,歷來十分重視教育和教師工作。北京師范大學振豫教育基金自2006年設立以來,為包養網河南省包養74個縣區最基層的農村教師提供了雪中送炭式的高質量培訓。

振豫教育基金發起人徐勇在會上分享了成立振包養網豫基金的初衷,他認為,教師承載著孩子啟蒙教育的使命和重任,尤其對貧困偏遠地區農村教師來說,真正有實效的培訓能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和教學水平,最終會讓農村孩子受益。

農村教師不僅是培訓受益者,也把感動傳遞給了更多人。

從2007年開始,有64位北師大學生成為振豫項目的志愿者,而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他們開始選擇投身教育,選擇教師這個平凡卻不普通的職業,進而用更大力量去為農村教師服務。

“不要以為是我們幫助了農村教師,其實我們最應該感謝的是這6000名老師,他們的敬業,他們的成長,給我們以動力,讓我們繼續下一個十年。”梁威感慨道。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