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錦江區聚焦聚力 推進精準扶貧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一包養心得門戶

作者:

分類:

堅決打贏扶貧開發攻堅這場硬仗,事關國家戰略的順利實現。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明確,要集中力量打贏扶貧攻堅戰;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指出,成都要高標準推進城鄉扶貧開發,在中西部率先建成小康社會。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精神,區(市)縣該舉什么樣包養網的旗幟,走什么樣的路徑?錦江區提出:包養網要在全市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中干得最主動、走在最前甜心寶貝包養網列。日前,該區審議通包養合約過了《成都市錦江區關于聚焦聚力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將站在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高度,按照市委“精準靶向、分類施策、政府主導、多元參與、整體提升、持續發展”的原則,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加完善的舉措,構建覆蓋城鄉、救急解難、托底有力、持續發展的社會幫扶救助制度體系,加快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國際性生態型精品城區”。

目標

構建全域統籌的幫扶救助制度體系

“扶貧開發工作進入新常態,需要改變以往粗放式扶貧方式,省市扶貧工作會議都提出要精準扶貧,針對錦江區的實際,我們就是要實現精準到人、到戶的新的扶貧模式,實現全覆蓋。”錦江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仔細摸排,目前錦江區16個街道、117個社區共有貧困群眾2737戶,3658人。

再次梳理,錦江區貧困群眾又分為三類,即月人均收入低于500元的低保人員,有2388戶,3114人;月人均收入在500元到750元間的低保邊緣人員共59戶,129人;月人均收入高于750元的支出型貧困人員(即:因家庭成員中長期性或突發性病患、重度殘障、統招的在讀普高、職高、專科及本科學歷等造成家庭生活困難的支出型貧困人員)有效登記數為415人。

“結合調查分析,我們認包養俱樂部為錦江區相對貧困家庭致貧原因主要是經濟收入低、醫療負擔過重和就業意愿不強。”錦江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錦江區委、區政府的目標,就是要在消除城市絕對貧困的基礎上,2016年包養價格ptt底前全面構建起精準式、科學包養網dcard化、持續性的困難群眾幫扶救助制度體系。

實現此體系,幫扶救助對象屆時將更加精準——通過建立困難群眾貧困狀況和幫扶成效的動態監測機制,不斷規范困難群眾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饋工包養作,更加及時客觀反映貧困狀包養網況、變化趨勢和幫扶工作成效,對困難群眾實行動態管理,做到困難群眾有進有出。

幫扶救助方式更加科學——堅持頂層設計與專項救助相結合,破解社會救助“碎片化”困局,實現各項制度之間的有效銜接和協調發展。

幫扶救助成效更加持續——按照脫貧與致富、扶貧與發展、當前與長遠“三結合”的原則,把精準扶貧工作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統籌考慮,做到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

載體

7大措施實現精準扶貧全覆蓋

下月中旬,從甘孜州爐霍縣晏爾龍村來的7戶農牧民將入住錦江區三圣鄉7戶大型農家樂,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取經”學習。在一個月內,這些農牧民可全程參與農家樂餐飲、會議接待,環境打造、團隊管理等全方位管理經驗的學習,回去后,他們將把從成都學到的“真經”應用到自家農家樂的管理中。

這是錦江區對口援建爐霍縣,產業扶貧的一幕。像這樣的創業幫扶,在錦江區下一輪的扶貧開發中,將越來越多的出現。筆者了解到,為順利實現扶貧開發目標,錦江區針對區內困難人群實際,提出了就業創業幫扶、教育救助、醫療救助、低保兜底、臨時救助、住房救助、特殊困難人群救助等七個方面的精準扶貧措施,勢必通過“7大措施”實現困難群眾精準扶貧全覆蓋。

筆者了解到,包養管道實施就包養管道業創業幫扶,錦江區將分層分類制定并落實勞動技能培訓和就業推薦計劃,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和長期失業人員順利上崗;加大對困難群眾自主創業的扶持力度,將“962110”與援助基地雙結合,采取政府購買崗位服務方式,開發社會性公益崗位,提升援助基地托底安置能力,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

實施教育救助,在對低保、特殊困難家庭學生實施普通中小學教育費用、生活補助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愛滿校園”、宏志班資助行動;大力實施“陽光圓夢幫困助學活動和“陽光宏志”幫困助學活動。

實施醫療救助,充分利用成都市疾病應急救助基金,堅持多渠道籌集資金,量入為出,包干使用,鼓勵社會各界向疾病應急救助基金捐贈資金,統籌推進,確保困難群眾獲取醫療救助的權利。

實施低保兜底,切實做到動態管理、應保盡保;積極分步推進“分類施保,認真解決低保家庭因病、因災或因子女上學而遇到的特殊困難;根據經濟社會狀況,適時調整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實施臨時救助,切實解決困難包養感情群眾臨時性、突發性實際困難。

實施住房救助,通過廉租住房實物安包養故事置等多種方式為中低收入家庭解決住房困難問題;深入開展“三進”綜合性社會服務管理,完善以公共服務進小區、基層社區進小區、社會組織進小區的服務管理,積極探索公共服務進保障性住房小區的管理新模式。

實施特殊困難人群救助,健全完善社區矯正人員、刑滿釋放人員救助制度,對就業、就學、就醫、住房等生活上特別包養網困難的進行救助。

機制

構建困難群眾精準扶貧新常態

家住獅子山街道菱窠社區的大學生程懷普,去年考上電子科技大學,因為父母均有殘疾,支付學費捉襟見肘。在錦江區“1+N”幫扶機制下,該區機關黨員干部開展了“1+2”走訪群眾活動,由機關黨員干部定向幫扶,現在他每個月能領到390元生活費+50元學習補助+30元生活用品補助+30元通訊補助。在錦江區,還有13名貧困大學生也受到了該活動的幫扶。

這是錦江包養網區創新工作機制,實施精包養故事準扶貧的一項探索。按照《意見》,錦江區將大力創新機制,構建困難群眾精準扶貧新常態:即建立統籌推進機制,建立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實施、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全面有效地落實精準扶貧工作;建立財政保障機制,將困難群眾精準扶貧工作納入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幫扶救助資金、物資保障機制;建立幫扶包養網救助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提高的增長機制,同步加強對幫扶救助資金的監督;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實行社會救助工作聯席會包養網評價議制度,形成部門配合和制度銜接的合力;建立社會力量幫扶機制,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專業機構運營的方式進行管理和營運;搭建黨員干部包養網、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志愿者個人等與特殊困難群眾溝通對接的幫扶服務平臺,采用“1+1+N”社會援助幫扶模式(1個黨員干部+l戶困難群眾+N家社會組織),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精準扶包養網評價貧工作;包養一個月價錢建立群眾自主發展機制,結合困難群眾個人意愿及家庭實際,從幫困助學、職業培訓、就業扶持、創業激勵等方面給予扶持,包養女人鼓勵困難群眾自立自包養網心得強、自力更生。

亮點推介

“項目式”扶貧

精準幫扶“夾心層”

在錦江區蓮新街道宏濟巷21號,占地580平方米的“錦江區社會關愛援助中心”十分醒目。關愛中心里,流動的大屏幕及包養網推薦時更新著全區困難群眾的最新數據,熱情的志愿者耐心接待前來咨詢情況的市民,對幫扶意向信息作詳細的登記。

“錦江區社會關愛援助中心”是錦江區為救助特殊困難群體,而專門修建的一個幫扶辦公場地,由區財政每年安排300萬元的基礎資金,作為錦江區特殊困難群眾專項幫扶金,并實行“財政預算、專款專用、封閉運行”;“中心”由社會組織專業運營,并接受監督,項目式幫扶讓救助落到實處,也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的熱情參與。

“設計”項目

精準扶貧

日前,家住錦江區琉璃村5組的小朋友陳巧(化)領到了這個月96包養app元的鮮牛奶卡,憑著這張牛奶卡,她就可以在家門口的舞東風超市免費選購牛奶了包養留言板。“每天一盒牛奶”對陳巧一家來說有點“奢侈”,今年6歲的陳巧,2歲時因患四肢關節炎導致行動不便,她的家庭也因為給她治病而陷入“支出型貧困”的困境。

在了解到陳巧的家庭情況后,錦江區社會關愛援助中心又在全區范圍內,梳理出了全區40名特困家庭兒童,并將他們一起納入了“樂助天使計劃”項目。通過愛心企業支持,在一年范圍內,這些受助家庭每月都可以領取96元的鮮牛奶卡,用于改善家庭營養狀況。

前期廣泛摸排情況,由困難群眾提出幫扶需求,這是包養網“點菜”;后期,社會組織針對群眾的意愿,設計“項目”,并針對性地解決困難群眾的問題,這叫“下單”。在錦江區,社會關愛援助中心以政府包養網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社會組織設計、包裝和實施“扶貧項目”,達到“精準扶貧”目的。

家住東光小區的楊婆婆,因慢性病而陷入“返貧”的困境,在“鄰里互助計劃”的幫扶下,她每個月可以獲得200元的援助金,還能得到志愿者提供的陪護服務,讓她十分感動。成都同行社工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上述項目外,中心還啟動了“樂助醫療計劃”,包養網dcard“樂助愛心包計劃”等。不久后,專為特困殘障人士提供的“樂助工坊”也將啟動,該項目可為特困群眾創業提供項目包裝、技術、市場支持等。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

齊心扶貧

“特殊困難群眾信息:成龍路包養街道黃女士,44歲,因患肝硬化3年,部分喪失勞動力,每年負擔醫藥費30000元;幫扶結對信息:愛心企業亨得利為其提供‘一對一’幫扶資金5000元……”日前,當筆者走進錦江區社會關愛援助中心時,大屏幕上正在滾動播出援助服務信息。

“截至6月底,中心登記特殊困難群眾402人,建立個人檔案3包養管道98份,形成幫扶方案263份。”社會關愛援助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通過在全區16個街道和117個社區廣泛收集情況,中心已摸排登記并錄入了一大批特殊困難群眾的信息。

包養

截至6月底,中心已共計幫扶特殊困難群眾743人次,共計援助資金148.752萬元。其中,共有103個特殊困難家庭享受生活困難援助資金共計137.17萬元,同時,有230人受捐300桶食用油,186人受捐愛心助殘衣物186套,民建總支向400名特困群眾提供價值24萬元的免費體檢……

由政府引導,專業機構運營,社會廣泛參與,“錦江區社會關愛援助中心”的運作模式,吸引了很多社會愛心企業和個人參與,在全區范圍內掀起了扶貧濟困的熱潮。

王鴻明 文/圖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