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戰之年,也是實現殘疾人共同奔小康目標的關鍵之年。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彰顯在黨的領導下廣大殘疾人這一最困難群體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包養網中國殘聯組織開展“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包養網小康”秋冬季主題宣傳活動。
中國網中國殘疾人頻道作為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外宣平臺,特策劃“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網絡專題,聚焦特殊困難群體,報道我國22個重點省(區、市)的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進展、特色經驗、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跡,講述貧困殘疾人脫貧解困的中國故事,向世界講述助殘脫貧的“中國方法”。
中國網訊 (特約記者:王曉慧)安徽有兩大標簽,一個是黃山,一個是徽商。然而,就包養網單次是這樣的一個“風景絕佳處,人文匯萃地”,卻是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的省份之一,涉及16個省轄市、70個縣(市、區),其中國家級貧困縣20個、省級貧困縣11包養app個,2014年建檔立卡識別貧困村3000個、貧困戶188萬戶484萬人,貧困發生率9.1%。
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包養網考察安徽的第包養條件一站就來到金寨。他指出,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問題時有發生,扶貧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兜底措施。時隔4年有余,2020年8月18日,總書記再次來到安徽考察。他強調,要把防包養價格ptt止因疫因災致貧返貧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精準扶貧,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
不負眾望。5年來,通過產業扶貧、健康扶貧、光伏扶貧、教育扶貧、異地扶貧搬遷等方式,安徽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安徽省累計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63.95萬,占農村持證殘疾人149.74萬人的42.7%,截至2019年底,61.94萬殘疾人實現了脫貧(其中2019年脫貧殘疾人8.84包養萬人),脫貧比例達96.9%。
從這組數據中可以看出,在安徽,“因殘致貧”的比例幾乎占據了農村持證殘疾人的半壁江山,同時,占安徽省貧包養困人口的13.2%。由于受身體障礙、勞動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包養網因素影響,貧困殘疾人是貧困人口中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返貧率最高的特殊困難群體,也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困中之困、難中之難、堅中之堅。
如今,“貧困”退、“豐裕”來,江淮兩岸濤聲依舊,安徽大地卻已換了新顏。那么,殘疾人脫貧比例達96.9%,安徽是怎么做到的?
把好貧困殘疾人精準“脈象”
安徽地處江淮大地,是包養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包養區之一。究于這樣的地理位置,加之明顯的暖溫帶與亞熱帶的氣候,安徽氣象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繁。
有記載的數據包養來看,從1667年安徽建省至今,已發生不同程度的水災百余次之多。就在今年夏天,安徽又成一片“澤國”。在前有“疫情”影響,后有“水災”阻力面前,安徽以“千里躍進”的決心與姿態,奮力突圍,脫貧圓夢。
如今,安徽省的脫貧工作早已從“粗放式”向“精準式”轉變,措施上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管理上從“被脫貧”向“要脫貧”轉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取得明顯實效,其中,貧困殘疾人的脫貧攻堅步伐明顯加快,2020年如期脫貧的目標指日可待。
據記者了解,多年來,安徽省委省政府將殘疾人扶貧作為重點,納入保民生、保增長大局,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同落實,推動貧困殘疾人享受社會保障兜底政策和開發式扶貧解困措施。
其中,安徽省委省政府在貫徹落實中央包養條件《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中,單獨為殘疾人這個特殊人群,在十大工程中單列“著力實施貧困殘疾人脫貧工程”。在出臺脫貧攻堅“1+20+N包養軟體”政策系包養網dcard列文件時,充分征求吸納殘聯意見,在社保兜底、產業扶貧、資產收益、光伏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方案中,做到了符包養條件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扶貧項目優先安排、扶貧資金優先下達包養管道,貧困殘疾人全部納入“三保障一兜底”范圍,以及在消除零就業家庭、養老保險政策代繳、公益崗位安置等方面優先扶持殘疾人,貧困殘疾人獲得了更多的政策疊加扶持。在貧困縣摘帽第三方專項評估檢查中,對抽查村內的未建檔立卡的殘疾人戶等五類特殊群體實行調查全覆蓋,確保脫貧路上殘疾人不落一人。
為此,各級殘聯配合扶貧辦做好建檔立卡精準識別工作,聯合省扶貧辦下發了《關于貧困殘疾人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對符合建檔立卡條件的殘疾人貧困戶,及時與當地扶貧部門對接后納入建檔立卡范圍。張曙光副省長專門就中國殘聯《關于懇請進一步關心重視解決好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問題的函》作出重要批示:“要認真對待,切實解決問題。”對中國殘聯下發的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數據信息,省殘聯、省民政廳、省扶貧辦高度重視,專題研究核查工作。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特包養網車馬費殊支持下,通過部門間數據比對、入戶核實、政策宣傳等,有效推動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及時納入農村低保范圍,落實兩項補包養甜心網貼,開展托養服務,妥善解決殘疾兒童義務教育等問題,實現了貧困包養網殘疾人納入建檔立卡范圍“應納盡納”,堅決杜絕“兩該兩不該”現象。
擰成“一股繩”下好“一盤棋”
基本公共服務全面開展,補齊了民生兜底短板,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在此基礎之上,安徽又做起了加法。
安徽省有178.5萬持證殘疾人,其中,149.7萬人生活在農村。為解決廣大農村殘疾人生活分散,服務設施不足、服務不便的突出問題,2018年5月22日,安徽殘聯聯合省發改委、財政廳、衛生計生委、扶貧辦等12個部門出臺《安徽省殘疾人之家(工作站)建設實施辦法》,并召開全省基層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加快鄉鎮(街道)殘疾人之家和村(社區)殘疾人工作站建設,建立集輔助性就業、托養、康復、培訓、文化體育、維權等各項服務為一體的殘疾人綜合服務平臺。
到2020年底,全省在每個鄉鎮(街道)建成1個“殘疾人之家”,在每個村(社區)設置1個“殘疾人工作站”,統籌殘聯、教育、民政、人社、衛計、扶貧等各項服務資源,與基層社區服務和社會志愿服務有機結合,集聚資源,集成政策,在最基層最前沿為殘疾人建成溫暖溫馨的服務之家,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此長期包養外,2018年9月27日,安徽在全國率先出臺《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在全面貫徹落實國家0-6歲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救助的基礎上,積極推進7-14歲殘疾兒童納入救助范圍。扎實推進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因病致貧殘疾人康復服務率、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康復服務率處包養甜心網在全國前列,貧困精神殘疾人享受藥費補助1.3億多元,惠及13.9萬人。
同時,安徽及時出臺并包養條件實施了安徽省殘疾人創業就業行動計劃包養網車馬費,累計下撥各地省補資金4.5億多元,扶持殘疾人個人創包養網評價業就業4.6萬多人次,培訓有就業需求殘疾人7萬多人次,支持“陽光大棚”等設施農業項目3000多個,扶貧基地160個,包養網社保補貼近6萬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做足了“聯”字文章,扶貧、教育、民政、衛生健康、住建、醫療保障等各大部門主動溝通協作,及時交流研究貧困殘疾人的相關數據和工作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好政策制定、項目推進的銜接配合,形成合力,進而充分發揮了各大政策“組合拳”的倍增效應,有利于將對殘疾人的扶貧幫扶措施包養上升為穩定的、長效的幫扶政策,最包養網ppt終達到縮小殘疾人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促進了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目的。
脫貧攻堅戰場上,戰鼓聲聲催人奮進。包養軟體“安徽模式”萬眾一心擰成一股包養網繩,頻道不臺灣包養網換、靶心不散,一鼓作氣、頑強作戰,最終將“一個都不落下”的共同邁進全面小康社會。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