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包養網寧10月8日電題:“幸福生活比蜜甜”——廣西大石山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見聞
新華社記者覃星星
上午9時許,位于山腳下的廣西天等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龍巖社包養區人來人往,不少老人包養坐在社區門口的石凳上聊天包養。
天等縣地處大石山區包養,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推進精準扶貧中當地積極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近年來,當地結合實際,充分考慮搬遷戶意愿及搬遷戶對未來發展的需求,科學規劃建設了龍巖、幸福里等6個安置點。
“易地搬遷政策好,村民心中頌黨恩。”這是包養網住在龍巖社區2棟2單元的安置包養網戶梁好龍包養家門口貼著的一副對聯,愛好書法的梁好龍親手書寫,生動描述了64歲的他對生活變遷的感受。他的老家在天等鎮宏魁村,之前全家擠在一個已有30年的老包養房子里。2018年8月,他們一家人搬進龍巖安置點包養網,新居寬敞明亮,住得既舒心又安全。
“國慶假期,學校放假了,我不用接送外孫,早晨去樓下的扶貧車間領取原材料,回到家一邊在電視機前觀看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慶祝活動,一邊和老伴做點手工活。”梁好龍忙著手里的活兒,打開了話匣子。
老伴梁英娥在小區從事保潔員的工作,在“家門口就業”,收入穩定。記者在梁好龍家看到,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家電應有盡有。而在小區里,超市、包養衛生室、扶貧車間、籃球場等設施齊包養網全,大大方便了搬遷戶的生產生活。
“現在的生活與包養以前相比,包養網有天壤之別。”去年入住的搬遷戶李洪濱說。他告別山溝里的老家來到縣城的安置點后,眼界開闊了,思路也活了。如今,李洪濱在縣城幫人裝修房屋,有了一技之長,日包養子越過越包養網紅火。
為讓貧苦戶搬得包養網出、穩得住,天等縣積極在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發力,解決他們在搬遷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考慮到龍巖安置點的學生上學所經道路為環城路,來往車輛非常多,包養搬遷群眾送子女上下學不僅辛苦,也存在一定安全包養網隱患。對此,天等縣安排了免費的專線公交車,每天4個時間段往返于龍巖社區和學校(幼兒園)之間,接送搬遷群眾子女。
“我們這里居住的全部是搬遷的貧困戶,目前已入住1905戶、8859人,他們包養網來自全縣13個鄉鎮。”龍巖社區駐村包養網(社區)工作隊隊長許秀竹介紹,搬遷戶入住包養的前3個月不包養僅免交水電費,每人還可獲得每月330元的過渡期補貼。
記者了解包養網到,龍巖社區引進了多家包養網扶貧車間,吸納的286名勞動力中有189人是居住在這里的搬遷貧困戶,社區的保潔員、保安等崗位均聘包養用居住在此的貧困戶。許秀竹說:“在扶貧車間工作的貧困戶,平均月工資約包養網3000元。有了穩定就業,實現了生活不愁。”
受益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許多像梁好龍一樣的貧困戶得以包養改變命運。“我家搬遷后,不僅收入明顯增加包養網,孫輩也能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如今的幸福生活比蜜甜。”梁好龍說。 (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