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脫貧攻堅進程中,山東省濟南市張夏街道整合資源,抓重點、補短板,全力實施財政性資金幫扶、行業包養及社會幫扶、光伏+金融幫扶、危房改造脫貧、教育脫貧、健康脫貧、孝善包養扶貧、公益扶貧、人居環境提升“九大專項行動”。同時,積極實施產業扶貧、助殘脫貧、文化扶貧、保險扶貧等多種精準扶貧舉措,實現了全街道建檔立卡系統貧困戶479戶979人,每戶至少享受三項以上的幫扶措施。
張夏街道包養在全區率先建立貧困人口財政包養性資金信息平臺,共涉及民政、教育等14個部門19項財政資金58包養網0余萬元,1900余人次受益;籌得工青婦及企業、行業協會、社會愛心人士幫扶資金物資3萬余包養網包養網元;在全區率先推進分布式光伏項目,符合條件的35戶貧困戶每年可穩定收入1000多元;完成124戶貧困戶危房改造;32名學生的雨露計劃助學包養補助申報;為70戶貧困戶完成醫療保險報銷費13.7萬元,對所有貧困戶進行健康查體,制定個包養網性化治療方案,十種慢性病免費送藥上門,配送免費藥箱;對街道符合條件的266位65歲以上老人發放共84包養網.69萬元孝善養老金,覆蓋率名列全區前列;落實190人公益崗,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包養網勞動增加收入;投入4包養網9.7萬元,對202戶進行人居環境提升,整修粉刷房屋、配置必要家具。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包養的根本之策,張夏街道采取“N+扶貧”模式,結合15個貧困包養村各自的包養實際情況,積極引入適合的產業扶貧項目,讓“包養網精準扶貧”變“精準脫貧”。西野老村由于受位置條件的制約,交通不便,但村內旅包養游資源豐富,所處的黃金峪,有“萬畝杏園”之稱,每年3包養網月底,漫山遍野開滿杏花,吸引了大量自駕游、騎行游、旅游團體到此游覽觀光,非常適合發展農副產品旅游銷售。因此街道辦事處帶領村干部外出考察學習合作社運作模式、小米加工銷售,為山東省佳怡物流加工制作小米、核桃禮盒8萬余元,村集體增收8000元。并積極聯系濟南市好邦食品有限公司出資8萬元,幫助村居成立農業合作社包養,購買小米加工包養網設備、整修廠房,幫助村居銷售綠色包養網無污染的農作物,持續增加村民收入。小劉村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建設較差,張夏街道積包養網極爭取水利資金35.21萬元實施了自來水戶戶通工程,使家家戶戶都喝上了干凈放心的自來水;爭取區財政局資金17.52萬包養網元實施公益項目管護工程;爭取區交通局3萬余元對進村路和兩處護堰坍塌段進包養網行了整治壘砌,排包養除了安全隱患;積極協調啟源農業包養有限公司出資800包養0元,對村內主街道兩側2000平方的墻體進行噴涂美化,干凈整潔,美觀大方包養網,村居面貌煥包養然一包養新。除此之外,小劉村的皂莢種植項目,王莊村的雞舍出租項目,車箱峪村的香椿芽項目等30個產業扶貧項目都為各個貧困村增加了集體收入,業已實現產業項目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全覆蓋,確保了村集體和個人的持續增收。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