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湖南通道皇都侗族文化村。
圖為歐婄余正在家里織錦。
華聲在線記者 賴泳源
7短期包養月26日傍晚時分,剛剛下完一陣雨,湖南通道皇都侗族文化村里,一片清爽通透。在風雨橋的不遠處,64歲的歐婄余正迎接前來住宿的大學生寫生團,井然有序地給他們安排入住。近年來,隨著通道旅游人數的不包養斷增加,旅游業已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渠道。
村民開辦客棧 游客紛至沓來
歐婄余家里收入一直靠不到2畝的水田,一年到頭掙不了什么錢。愛人生病要花銷,兒子在外面包養網打零工,收入不穩定,兒媳在家照顧兩個兒子,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包養條件包養網。去年包養網車馬費,在村里的幫助下,她在自家三層的吊腳樓上開了五張包養一個月價錢床位,沒想到紅火到連自己都不敢相信。僅僅是客棧一項,去年就包養價格有萬把塊。
除了辦客棧,歐婄余還是織錦好手。今年,在扶貧隊的幫助下,她家停工多年的織機又運轉了。侗族包養網織錦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雖價格不菲,但頗受游客的歡迎。“一塊織錦挑花很難,要織包養網兩天,賣包養網200包養網元。”歐婄余拿著侗族織錦給記者包養看,只見侗族織錦色彩艷麗,圖案多樣,讓人愛不包養網釋手。
皇都鎮盤寨村,包養50歲的李益葉在扶貧隊支持下,開起了農家樂。六個房間可包養俱樂部以提供住宿,每間房費在50到80元一天。“客人多了,不僅在家里吃飯,還可以住宿,就這樣收入也多了包養感情嘛。”村民李益葉在自家開的農家樂里給記者算了一把賬,光住宿收入一年就有近萬元,算包養妹上別的入賬,收入更多了。
今年198人可以摘掉長期包養貧困帽
包養俱樂部近兩年,通道縣以“湖南省特色縣域經包養網濟文化旅游產業重點縣”建設為契機,以“生態+文化”、“景區+農家”、“農莊+游購”、“公司+農戶”等發展模式,帶動鄉村旅游、旅游特色商品的開發。
通道縣副縣長吳志勇介紹,皇都侗文化村包養女人組建了“哆嘎哆吔”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包養網評價按市場機制開展旅游招商引資和景區包養開發經營,村民發展旅游的熱情空前高漲。皇包養留言板都景區重點打包養合約造的侗寨合攏宴,貧困戶提供家禽、蔬菜、侗家甜酒等食材,并參與合攏宴的制作過程,從中獲得經濟回報。景區還設立環衛包養、保安等就業包養站長崗位45個,解決貧困對象就業38人,每月每人增收1500元。
花繁葉茂出行季,包養網旅游扶貧正當時。通過扶長期包養貧的帶動,2014年以來,皇都侗文化村已有125戶、567人脫貧。今年64戶包養感情、198人可以摘掉貧困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