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推“竹山模式”育S包養網站比較留守兒童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最近6年,在福建務工的湖北十堰市竹山縣八道村村民汪大元,基本不用太操心在老家的兩個娃子:一雙兒女寄放在鎮上一家留守兒童托管中心——那里管吃管住,還包接送上包養網學放學,以及每天的學習輔導、日常看護等。

位于鄂西北的十堰,全市約五分之一包養網人口總數達70萬人外出務工,農村留守兒童基數龐大。2011年,竹山青年、湖北師范大學畢業生王太祥,回鄉建起全市第一所農村留守兒童托管中心,提供食宿、監護、學習與心理輔導、親情互動等服務。這一涉及留守兒童切身利益的嘗試,立即引發十堰團組織高度關注。

爭取黨政支持、助力“身份”合法化、引入市場運營機包養網制、整合社會資源注入、規范服務標準……十堰團組織將幫扶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建設作為推進“關愛留守兒童,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著力點。6年間,像這樣帶有半公益性、民辦非企業型留守兒童托管機構,全市已建起20所,探索出完善當地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的新模式。

9月28日中午,在竹山縣寶豐鎮天英留守兒童托管中心,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看到,50多名4~15歲的孩子放學后,在托管中心老師帶領下,排著隊有說有笑回到“共同的家”。

這里與“家”有著太多相近的地方:每個孩子有獨立的柜子,存放著四季衣物。大家共享統一的宿舍、餐廳、作業區、圖書室、休閑區、親情連線室。休閑區內,乒包養乓球臺、象棋、電視等一應俱全。

由老式辦公樓改造成的托管中包養心內,孩子們的漱口杯、臉盆光潔如新,被子疊放得像豆腐塊兒。

一些品學兼優的孩子,將獎狀也貼在這里。孩子們臉上,看不到沉悶與孤包養網僻,沒人玩手機或打游戲。排骨湯、火腿包養網炒豆芽、炒藕片是當天午包養餐,食材來自當地直供。

讀五年級的樂樂(化名)大方介紹,這里有生活老師,大家清晨一起起床吃飯,由老師護送上學,放學一起回來寫作業、吃飯、玩,晚上8點半就寢。有專門的老師輔導、檢查作業,代開家長會。周末想爺爺奶奶了,可以回家;包養網暑假,大家去了北京旅游。

一些孩子自中心成立起就在這里度過課余時光,最長的待了6年。像汪大元一樣,將兩個孩子都托管的不在少數。

“正月里送來,臘月接回家。”汪大元算了一筆賬:每個小孩每年6000元托管費,自己在外務工,一年收入5萬余元,“費用沒問題,主要是省心”。

從這里起步,王太祥的托管中心已開至全包養網縣第10家。去年,他獲得1500多萬元投資。參包養照這一模式,十堰創業青年陳玉包養網林、羅文燦等,也紛紛在鄖包養包養區柳陂鎮、丹江口市官山鎮等地開起托管中心。

從正式注冊到形成標準化管理、服務模式,這些托管中心負責人均表示,離不開團組織的全程服務、牽線搭橋。

“關注包養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是共青團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的著力點和主攻方向。”在團十堰市委書記武包養小凱看來,留守兒童托管中心是各級包養網團組織、扶貧志愿者和社會扶貧團隊的重要工作陣地,其建設發展情況,直接關系著轄區留守孩子能否健康成長。

“幫扶這些機構‘活下去’,同時更要保證留守兒童切實受益。”武小凱認為,托管中心的營利性是生命線,但公益性是發展線,需要堅持市場機制、托管中心自我完善、政府支持“三駕馬車”共同帶動。

幫助符合條件的托管中心注冊為民辦非企業單位,使之“身份”合法化只是其中一步。

在團竹山縣委的努力下,早在幾年前,留守兒童托管中心的建設引起了各級黨政重視:縣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安排標準化試點建設工作,各鄉鎮在摸清底數基礎上謀劃落實。團縣委包養還在托管中心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青年社會組織團支部,進行常態化指導與幫扶。

2014年,竹山縣政府頒布了《竹山縣學生校外托管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明確縣政法委、綜治辦為業務主管單位,團縣委及有關職能部門分工負責,鄉鎮實施屬地管理模式。民營留守兒童集中托管機構很快走向合法化、標準化、規范化。

在團十堰市委的督辦、支持下,“竹山模式”迅速在全市鋪開,全面扶持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建設,成為十堰共青團落實團湖北省委“關愛留守兒童,助力精準扶貧”行動“雙結雙促”包養工作總體安排的重要包養突破口和發力點。

2016年,十堰全市共青團在竹山縣召開“關愛留守兒童,助力包養網精準扶貧包養包養網現場會。所有縣(市、區)團委書記、部分鄉鎮黨政負責人及青年企業家代表,實地了解留守兒童托管中心運作流程,親身感受托管兒童生活、學習狀態,交流建設經驗。

團市委還成立了全市共青團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建設指揮部,團干包點聯系,每月量化考核。

幫助協調場地,配置辦公設備、“希望廚房”、“希望書屋”等設施;全城招募“城市合伙人”,為各中心確定負責人;募集社會資本500萬元,解決建設資包養金難題;助力創業青年贏取風投;招募志愿者壯包養大師資……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建設很快在全市鋪開。

怎樣最大限度地讓利于留守孩子?團十堰市委多方聯系,為留包養守兒童爭取生活補貼和獎助學金,沖抵托管費用,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留守兒童托管費用全免。同時,爭取省內共青團系統對口包養網支援單位、地方黨政、社會公益資源支持,保證孩子們的營養、學習用品包養包養網補給等。

下一步,團十堰市委將繼續行動,力爭在全市留守兒童集中重點鄉鎮全部建起托管中心,繼續組織扶貧志愿者、社會扶貧團隊開展結對關愛和與貧困村的結對幫扶,全面覆蓋全市13029名貧困留守兒童(未成年人),473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村。包養網

6年下來,通過托管中心受益的留守兒童家庭不計其數。最早一批曾在托管中心待過的孩子,有的已上了大學,在今年暑假選擇重新回到這里義務支教。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